刘 勇 曾照行 赵崇友
装机容量51.3万千瓦,总投资43.97亿元的竹山潘口水电站建设项目于2007年9月25日获国家发改委审查核准,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竹山的生态水电大县建设正推向高潮。堵河潘口水电站属完全年调节电站,具有较好的调峰、调频、防洪作用,同时,作为区域性的大型项目,更有着不可替代的扶贫开发、经济带动效益,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世纪工程。但作为水电站建设有着不可回避的库区淹没问题,潘口水电站设计总库容23.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1.2亿立方米,水库淹没影响竹山、竹溪两县,其中竹山淹没影响6个乡镇35个村138个小组7406户20934人,房屋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淹没耕地16436亩,移民22939人。其淹没的基础设施较多、田地较多,移民数量较大,妥善解决好潘口电站的移民问题是潘口电站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库区移民的主要现状
一是潘口水电站库区自然条件差,后靠压力大。潘口水电站库区地处堵河中上游秦巴山区,山多、坡多、沟多,而可耕种的好田好地不多,土地的分布随海拔的上升而递减。潘口水电站建成蓄水后,集中在低山河边、公路边的好田好地几乎全部被淹,淹不了的基本都是薄壳地、挂坡地,是养不活人的低产薄地。按照潘口水电站农村人口以“有土安置”为主的原则,如果选择后靠安置,其土地和人居环境容量无法满足移民群众的需求。
二是库区移民存在故土难离思想和依赖心理。首先,移民对故土往往有一种依恋心理,不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故乡,失去自己的家园,怕到生地点受歧视,怕新地方土地不好种,怕新环境不习惯,不想离“窝”,即使在老地方条件差一些、生活苦一些,也要以种种理由要求后退靠山居住,这给移民外迁安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国家的依赖心理。许多移民认为自己为库区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政府不但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补偿,因此形成了部分移民群众迁移等国家安排、建设靠国家投资、房子等政府来建、生活靠政府救济的现象。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移民搬迁,不利于移民重新安排生产和生活。
三是移民期望值过高。潘口电站历经40多年艰辛努力才被核准,特别是我县从2003年重新启动潘口电站建设争取工作后,政府对库区下达了停建令,库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库区移民的生产条件没有改变,居住环境改变不大,心中的怨气很大,许多移民实指望电站核准后,政府出台的实物指标补偿标准会很高,不抱个金娃子也能借移民之机发点小财,而潘口水电站的移民安置办法采取的是先补后扶的移民安置政策,这让移民群众一次性想拿到很多赔偿金的愿望成了泡影,因此,很多移民借此而产生了抵触情绪,甚或对政府不满。
四是库区移民的素质构成复杂。潘口水电站库区移民中,有干部、农民、长期经商、半农半商的;房屋有楼房砖木混凝土、瓦房土木结构的;有住在低山河边种良田的、有淹房不淹地和房地全淹的等等,由于移民构成复杂,反映出相当复杂的移民心态,他们对目前出台的系列移民政策,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钱多一点,安置点好一点,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外出打工人员,他们带着在外面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信息,与潘口电站工程建设安置补助政策相比较,认为赔的较低、补的较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返乡人员处处为难政府,借题与政府讨价还价,甚至煽动群众闹事,加大了移民工作的难度。
五是库区移民群众素质偏低。潘口水电站库区地处竹山县南部山区,库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长期生活贫困,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文盲半文盲比重高,从农村社会就业结构看,从事农业体力劳动的占主体,工业和其他劳动形式所占比重极少;从农业生产方式看,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靠原始的手工工具进行生产;从农村社会总产值看,农村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这种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说明库区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既很难适应“开发性”的要求,也直接影响着移民的就业途径,加大库区移民的难度。
六是物价上涨过快,增加了移民复建成本。潘口电站的实物指标是2004年登记完成并锁定的,其各类补偿标准是依据2004年—2006年3年期间的物价指数确定的,远远低于现在的消费水平。随着潘口电站核准和开工建设,即给竹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发展,刺激了消费增长,特别是房产价格不断攀升,农副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零售价格已大大超过2004年的水平,政府虽然出台了合情合理的配套移民政策,但仍然不能解决大部分移民因物价上涨而出现的建房资金缺口,尽管有后扶政策对移民群众进行帮扶,但不能解决当前移民建房的资金困难问题,移民建房靠贷款、借款建房等问题成为移民最大的心里疙瘩,也是他们最大的不满。
二 、化解移民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移民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移民搬迁的良好大氛围。移民政策直接涉及到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出台的系列政策,移民极为敏感,他们各有各的“小算盘”,关心的是个体利益。为了使移民群众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移民政策,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移民对象的亲朋好友积极参与移民工作,齐心协力化解移民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在移民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移民的心理特征,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的刚性政策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对照政策帮移民算好政策资金帐,使他们吃下“定心丸”;同时,要根据群众的合理化要求,研究制定移民建房零费制、税费优惠、特困移民建房帮扶、县直部门包保帮扶、移民建房低息贷款、不能纳入后扶的商品粮户口移民享受低保以及奖励等优惠扶持政策。切实把后扶政策制定好,让移民看到政府是真心关心移民、关爱移民、关注移民,政府会对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进行跟踪管理和跟踪负责的。尽快研究出台能够按政策切入到户的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地灾搬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让移民盖得起房,搬得了家,生产能发展,生活有保障。要让移民群众不因建房欠一屁股债,不因“移民”而致贫。让移民尽快看到移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和发展希望、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二是科学规划,分批推进移民安置。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科学制定淹没区分层分批搬迁计划,合理安排移民搬迁倒计时,尽量让移民群众作好心理准备,让他们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理想的生存环境。库区有环境容量的要坚决后靠,没有环境容量的要坚决外迁。一要坚持科学规划设计,着力解决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关系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要引导移民群众坚持以土地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资源优势,拓宽大农业安置的思路,实现多行业的综合安置;要通过超前筹划,分步实施,把移民群众的土地调整好分配好,让移民群众离乡不离土,实现移民群众今后的生产生活耕有其地、居有其所、行有水泥路、饮有安全水、就近能上学、有病能就医的目标,使移民群众看到美好前景,让他们真正体现党的温暖,看到政府的关怀。二要在移民后靠安置上,注重科教兴库,引导移民群众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年年能增收,从而实现共同致富目标;三要用情感移民,动真心移民,心系移民,用我们的一片热心帮助移民,把移民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把国家逐步出台的移民优惠政策细化好、落实好、兑现好,让他们在享受移民政策逐步为他们带来经济实惠的同时,实现生产生活稳步发展和安居乐业。四要依照程序,按照有关移民政策,在完备相关手续后,及时划拨实物指标补偿和耕林地补偿等移民资金,确保外迁移民迁得出而且稳得住还要能够发展,实现早搬早受益、早搬早致富。
三是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库区特色产业。潘口库区移民是以农村移民为主,集镇安置为辅,因此,移民安置以大农业为前提,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大经济作物,建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粮、油基地和林特产品基地。针对库区周围山林、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经济林和牧场养殖业,在大力发展库区农业、牧业等生产的前提下,注重库区环境保护,切实维护生态平衡,决不能为了扩展环境容量和满足粮食需求而肆意毁林开荒、炸山开石来发展农业生产,决不能让移民任意开发林地和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应在保证耕地基本数量的前提下,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创新投入机制,扶持库区移民发展生态有机茶、水产养殖、库区旅游等长效致富产业,以此带动库区服务行业、宾馆、饭店、商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逐步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库区经济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适度的集镇安置移民的新途径。根据移民的特长,按照中央提出的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我县可根据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容量和发展潜力,切实搞好新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编制,使我县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布局更为合理。按照移民总量和安置点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划并建设好田家、官渡、深河三个库区乡镇和我县西区的溢水、麻家渡、宝丰以及紧靠县城的潘口、楼台等安置乡镇作为以城镇为依托安置农村移民的新乡镇。目前,我县第一批移民安置工作启动了田家坝镇两河和南、北二坝三个村7500人作为整村外迁安置、进集镇安置和后靠安置。根据工程进度,要在第一批移民安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启动第二批移民安置工作,切实编制好第三批移民安置计划。对于重点集中安置地溢水、麻家渡和潘口三乡镇,应按照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安置移民住房建房,移民、农业等部门要派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由粮农变为菜农、果农。
五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库,培养库区人才。科教兴库
装机容量51.3万千瓦,总投资43.97亿元的竹山潘口水电站建设项目于2007年9月25日获国家发改委审查核准,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竹山的生态水电大县建设正推向高潮。堵河潘口水电站属完全年调节电站,具有较好的调峰、调频、防洪作用,同时,作为区域性的大型项目,更有着不可替代的扶贫开发、经济带动效益,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世纪工程。但作为水电站建设有着不可回避的库区淹没问题,潘口水电站设计总库容23.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1.2亿立方米,水库淹没影响竹山、竹溪两县,其中竹山淹没影响6个乡镇35个村138个小组7406户20934人,房屋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淹没耕地16436亩,移民22939人。其淹没的基础设施较多、田地较多,移民数量较大,妥善解决好潘口电站的移民问题是潘口电站顺利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库区移民的主要现状
一是潘口水电站库区自然条件差,后靠压力大。潘口水电站库区地处堵河中上游秦巴山区,山多、坡多、沟多,而可耕种的好田好地不多,土地的分布随海拔的上升而递减。潘口水电站建成蓄水后,集中在低山河边、公路边的好田好地几乎全部被淹,淹不了的基本都是薄壳地、挂坡地,是养不活人的低产薄地。按照潘口水电站农村人口以“有土安置”为主的原则,如果选择后靠安置,其土地和人居环境容量无法满足移民群众的需求。
二是库区移民存在故土难离思想和依赖心理。首先,移民对故土往往有一种依恋心理,不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故乡,失去自己的家园,怕到生地点受歧视,怕新地方土地不好种,怕新环境不习惯,不想离“窝”,即使在老地方条件差一些、生活苦一些,也要以种种理由要求后退靠山居住,这给移民外迁安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国家的依赖心理。许多移民认为自己为库区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政府不但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补偿,因此形成了部分移民群众迁移等国家安排、建设靠国家投资、房子等政府来建、生活靠政府救济的现象。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移民搬迁,不利于移民重新安排生产和生活。
三是移民期望值过高。潘口电站历经40多年艰辛努力才被核准,特别是我县从2003年重新启动潘口电站建设争取工作后,政府对库区下达了停建令,库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库区移民的生产条件没有改变,居住环境改变不大,心中的怨气很大,许多移民实指望电站核准后,政府出台的实物指标补偿标准会很高,不抱个金娃子也能借移民之机发点小财,而潘口水电站的移民安置办法采取的是先补后扶的移民安置政策,这让移民群众一次性想拿到很多赔偿金的愿望成了泡影,因此,很多移民借此而产生了抵触情绪,甚或对政府不满。
四是库区移民的素质构成复杂。潘口水电站库区移民中,有干部、农民、长期经商、半农半商的;房屋有楼房砖木混凝土、瓦房土木结构的;有住在低山河边种良田的、有淹房不淹地和房地全淹的等等,由于移民构成复杂,反映出相当复杂的移民心态,他们对目前出台的系列移民政策,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钱多一点,安置点好一点,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外出打工人员,他们带着在外面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信息,与潘口电站工程建设安置补助政策相比较,认为赔的较低、补的较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返乡人员处处为难政府,借题与政府讨价还价,甚至煽动群众闹事,加大了移民工作的难度。
五是库区移民群众素质偏低。潘口水电站库区地处竹山县南部山区,库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长期生活贫困,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文盲半文盲比重高,从农村社会就业结构看,从事农业体力劳动的占主体,工业和其他劳动形式所占比重极少;从农业生产方式看,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靠原始的手工工具进行生产;从农村社会总产值看,农村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这种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说明库区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既很难适应“开发性”的要求,也直接影响着移民的就业途径,加大库区移民的难度。
六是物价上涨过快,增加了移民复建成本。潘口电站的实物指标是2004年登记完成并锁定的,其各类补偿标准是依据2004年—2006年3年期间的物价指数确定的,远远低于现在的消费水平。随着潘口电站核准和开工建设,即给竹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发展,刺激了消费增长,特别是房产价格不断攀升,农副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零售价格已大大超过2004年的水平,政府虽然出台了合情合理的配套移民政策,但仍然不能解决大部分移民因物价上涨而出现的建房资金缺口,尽管有后扶政策对移民群众进行帮扶,但不能解决当前移民建房的资金困难问题,移民建房靠贷款、借款建房等问题成为移民最大的心里疙瘩,也是他们最大的不满。
二 、化解移民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移民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移民搬迁的良好大氛围。移民政策直接涉及到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出台的系列政策,移民极为敏感,他们各有各的“小算盘”,关心的是个体利益。为了使移民群众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移民政策,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移民对象的亲朋好友积极参与移民工作,齐心协力化解移民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在移民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移民的心理特征,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的刚性政策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对照政策帮移民算好政策资金帐,使他们吃下“定心丸”;同时,要根据群众的合理化要求,研究制定移民建房零费制、税费优惠、特困移民建房帮扶、县直部门包保帮扶、移民建房低息贷款、不能纳入后扶的商品粮户口移民享受低保以及奖励等优惠扶持政策。切实把后扶政策制定好,让移民看到政府是真心关心移民、关爱移民、关注移民,政府会对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进行跟踪管理和跟踪负责的。尽快研究出台能够按政策切入到户的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地灾搬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让移民盖得起房,搬得了家,生产能发展,生活有保障。要让移民群众不因建房欠一屁股债,不因“移民”而致贫。让移民尽快看到移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和发展希望、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二是科学规划,分批推进移民安置。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科学制定淹没区分层分批搬迁计划,合理安排移民搬迁倒计时,尽量让移民群众作好心理准备,让他们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理想的生存环境。库区有环境容量的要坚决后靠,没有环境容量的要坚决外迁。一要坚持科学规划设计,着力解决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关系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要引导移民群众坚持以土地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资源优势,拓宽大农业安置的思路,实现多行业的综合安置;要通过超前筹划,分步实施,把移民群众的土地调整好分配好,让移民群众离乡不离土,实现移民群众今后的生产生活耕有其地、居有其所、行有水泥路、饮有安全水、就近能上学、有病能就医的目标,使移民群众看到美好前景,让他们真正体现党的温暖,看到政府的关怀。二要在移民后靠安置上,注重科教兴库,引导移民群众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年年能增收,从而实现共同致富目标;三要用情感移民,动真心移民,心系移民,用我们的一片热心帮助移民,把移民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把国家逐步出台的移民优惠政策细化好、落实好、兑现好,让他们在享受移民政策逐步为他们带来经济实惠的同时,实现生产生活稳步发展和安居乐业。四要依照程序,按照有关移民政策,在完备相关手续后,及时划拨实物指标补偿和耕林地补偿等移民资金,确保外迁移民迁得出而且稳得住还要能够发展,实现早搬早受益、早搬早致富。
三是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库区特色产业。潘口库区移民是以农村移民为主,集镇安置为辅,因此,移民安置以大农业为前提,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大经济作物,建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粮、油基地和林特产品基地。针对库区周围山林、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经济林和牧场养殖业,在大力发展库区农业、牧业等生产的前提下,注重库区环境保护,切实维护生态平衡,决不能为了扩展环境容量和满足粮食需求而肆意毁林开荒、炸山开石来发展农业生产,决不能让移民任意开发林地和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应在保证耕地基本数量的前提下,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创新投入机制,扶持库区移民发展生态有机茶、水产养殖、库区旅游等长效致富产业,以此带动库区服务行业、宾馆、饭店、商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逐步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库区经济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适度的集镇安置移民的新途径。根据移民的特长,按照中央提出的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我县可根据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容量和发展潜力,切实搞好新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编制,使我县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布局更为合理。按照移民总量和安置点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划并建设好田家、官渡、深河三个库区乡镇和我县西区的溢水、麻家渡、宝丰以及紧靠县城的潘口、楼台等安置乡镇作为以城镇为依托安置农村移民的新乡镇。目前,我县第一批移民安置工作启动了田家坝镇两河和南、北二坝三个村7500人作为整村外迁安置、进集镇安置和后靠安置。根据工程进度,要在第一批移民安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启动第二批移民安置工作,切实编制好第三批移民安置计划。对于重点集中安置地溢水、麻家渡和潘口三乡镇,应按照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安置移民住房建房,移民、农业等部门要派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由粮农变为菜农、果农。
五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库,培养库区人才。科教兴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