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领导干部贯彻《廉政准则》关键是提高执行力
发布时间: 2010-03-0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2010年2月24日,在1997年《廉政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新《廉政准则》共分为三章十八条,包括总则、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实施与监督、附则等,其中“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一章,明确了详细规定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八大方面的“禁止”和52种“不准。这些准则,给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装上了“过滤网”、建起了“防火墙”,对于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意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廉政准则》所禁止的52类行为,内容涉及权力运行中易导致腐败的行权、管钱、用人、办事等重点环节和党员干部思想、生活、家庭、社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基本涵盖了新时期可能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种可能。它的贯彻实施,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和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心和决心,必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不过,有了《廉政准则》,虽然可以使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有了规范,行动有了执行标准,但《廉政准则》只是一部规范和一种要求,本身没有设定处罚条款。而要确保《廉政准则》得到有效执行,能让各级领导干部做到令出禁止,关键还是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的党政纪法规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大家都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里面有个孙悟空,他号称齐天大圣,不仅神通广大,而且狂放不羁,被称为泼猴,连师傅也不放在眼里,但自从被观音菩萨在其头上套上紧箍圈以后,才得以被唐僧驯服,最终师徒修成正果,取得真经。这个神话故事告诉人们,无论是面对有形的人还是无形的权力,假如没有任何约束,对方就会变得为所欲为;假如不能有效约束,对方就会变得无法控制。因此,遏制腐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掌权者套上紧箍圈,让权力规范运行。 
  现实中,廉政制度执行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是坚持廉政制度不能一以贯之。突出表现为,现行的制度很多,而且在制度出台后,有的能在一段时间内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随时间推移,制度却成了纸上写、墙上挂、嘴上说的东西,执行流于形式,有些制度往往都是一些领导带头破坏;有的制度执行呈季节性,在上级检查时紧,在例行考核时查,过后一切依旧;有的制度操作呈习惯性,一些领导总是在逢过年过节时,开大会、发文件、打招呼、再强调,严重弱化了制度权威性。二是执行廉政纪律不能坚而久之。有的领导认为制度制定后,只要上了墙、登了报、入了网、发了文、成了册,就大功告成,而在执行措施、督察检查和惩戒处罚等方面没动真格,甚至无所作为。有的制度有明确要求,但在操作尺度上却有明显不同,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不尽相同,造成制度权威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贯彻《廉政准则》,促进廉洁从政,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有坚强的政治决心,而且需要各级执纪部门的有力查纠,需要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遵守,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与监督,同时,还要强化廉政准则面前没有特权、廉政准则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懂得廉政准则不仅是“紧箍咒”,而且是“护身符’。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除带头学好《廉政准则》,认真贯彻好《廉政准则》精神外,还必须在执行上狠下功夫,要将党中央印发的《廉政准则》视为“一根标尺”和“一面镜子”,率先垂范,做到“镜子”常照,警钟常鸣,要把《廉政准则》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做学习的表率、落实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要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杜绝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发生。同时,纪律检查机关和法律检察机关更应将《廉政准则》规定的行为规范视为“一条红线”,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有党员领导干部越过“红线”的,务必及时从重从严查处,给少数腐败分子以震慑,切实维护《廉政准则》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吴俊)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