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之精髓。随着时代的进步,孝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重提孝德,希望通过对“孝题”的浅显诠注和解构,进一步激起为人子女者知恩报恩的情怀,切实践行、发扬光大孝道美德。
朋友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一天放学回来,突然对朋友说:“爸爸,今天晚上我给您洗脚吧!”朋友很诧异,孩子说,这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任务,一定要完成。晚上,孩子打来洗脚水给爸爸洗脚的时候,发现爸爸的脚上全是厚厚的茧子,就问:“爸爸,为什么你的脚上这么厚的皮,我的却没有?”朋友是做生意的,就说:“爸爸是天天出去做生意磨成这样的,为了你过的好一点啊!”孩子听了半天没有说话。朋友说,那以后,孩子好像懂事多了,以前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也有所改善,有时候还帮忙做家务,在以前是想都别想的。
“孝”为百行之首,是德之本也。一直以来,“孝”作为一种“传统道德”与“政治智慧”,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立位,并潜移默化地规范着民众行为和影响着民族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孝道也在慢慢“变质”。据统计,目前中国10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独居,而农村更是存在半数以上子女“不孝”,老人的情感、供养、医疗、照料四大方面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孝题”绝非小题。尽孝的意义也远远不只是报恩我们的衣食父母,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孝,意味着责任,责任如山,“报得三春晖”;孝,体现着做人的道理,对父母要知恩图报,对朋友要仁义爱人,孝心所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道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倘若这一基石不存,社会必然无序。道理很简单,连爱父母、爱长辈的小孝都做不到,如何做到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大孝?
孝永远不会过时。愿每一个做子女的都及时尽孝、倾力反哺,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度过一个愉快、安适、幸福的晚年。(品雨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