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编者按:近年来,我县坚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积极保护绿松石资源,不断聚集产业发展力量,加强对外交流宣传推介,使我县绿松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五问竹山绿松石”系列述评,解读竹山绿松石产业的发展之路,以求抛砖引玉,为竹山绿松石产业的发展汇智聚力。
从2009年开始,我县开始对绿松石矿山进行全面整治,千余个大小矿洞被一一关停、封存,收归国有,这是县委、县政府为保护国有资产、维护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所作出的正确之举。
据勘察资料显示,我县绿松石资源保有储量在10万吨左右,潜在价值1万亿元以上。然而,长期以来,宝贵的绿松石资源,因为混乱无序的开采,却损害了国家利益,肥了少数人,留下了安全、环保的长期隐患。由于没有科学的探矿方式,矿山业主们只能“顺藤摸瓜”、“碰运气”,开采秩序十分混乱。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宝贵的绿松石资源被过量开采。矿山整治开始的前10年,全县每年的绿松石开采量在200吨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最低时只能卖到几十元钱一公斤,“圣玉”卖出了砖头价。
受巨大的眼前利益驱使,一些矿区群众心理失衡,土地撂荒,选择上山“碰运气”,盗采盗挖事件愈演愈烈,每况愈下。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因受高额利润的诱使,不顾县委、政府的三令五申,私下以各种形式参与矿产资源开发,有时治理矿山的方案刚出台,就有人“跑风漏气”,山上的盗采小矿主获知消息马上拔腿就跑。美丽的绿松石,却成了惑乱人心、败坏风气的罪魁祸首。
由于私挖滥采的矿洞多,加之各采矿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在资源整合前,有证无证的开采业主,没有任何可靠的地质资料,随便挖、任意采,几个大的矿区内大洞套小洞,小洞钻大洞,纵横交错,密密麻麻,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矿山上年年有农民死伤,群众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矿山洞口密布,弃渣乱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宝贵的绿松石资源,除了富了少数老板外,给广大矿区百姓带来的却是无尽的苦和累、汗与血。
混乱无序的资源开采,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隐患。在绿松石价格飙升期,大大小小的矿主蜂拥而至。仅在秦古镇的矿山上,每天就有数千人在活动。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到处是工棚,有矿点的就疯狂滥采,没有矿点的就偷采盗采,由此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让公安机关应接不暇。丰富的绿松石资源,不仅没有给百姓带来实惠,反而成了政府的“麻烦”,社会的“病症”,百姓的痛苦。
在此背景下,我县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决策部署,实行绿松石矿山整治,成立绿松石矿山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将绿松石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属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原则,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偷挖盗采行为,使绿松石珍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强力管护,护宝节源,奠定了绿松石产业扬帆起航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努力,矿山整治成果显著,已全面扭转绿松石产业开采混乱、市场无序、管理失控、税收流失的不利局面,为将绿松石产业做大做强,造福全县百姓奠定了基础,种下了希望!
据勘察资料显示,我县绿松石资源保有储量在10万吨左右,潜在价值1万亿元以上。然而,长期以来,宝贵的绿松石资源,因为混乱无序的开采,却损害了国家利益,肥了少数人,留下了安全、环保的长期隐患。由于没有科学的探矿方式,矿山业主们只能“顺藤摸瓜”、“碰运气”,开采秩序十分混乱。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宝贵的绿松石资源被过量开采。矿山整治开始的前10年,全县每年的绿松石开采量在200吨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最低时只能卖到几十元钱一公斤,“圣玉”卖出了砖头价。
受巨大的眼前利益驱使,一些矿区群众心理失衡,土地撂荒,选择上山“碰运气”,盗采盗挖事件愈演愈烈,每况愈下。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因受高额利润的诱使,不顾县委、政府的三令五申,私下以各种形式参与矿产资源开发,有时治理矿山的方案刚出台,就有人“跑风漏气”,山上的盗采小矿主获知消息马上拔腿就跑。美丽的绿松石,却成了惑乱人心、败坏风气的罪魁祸首。
由于私挖滥采的矿洞多,加之各采矿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在资源整合前,有证无证的开采业主,没有任何可靠的地质资料,随便挖、任意采,几个大的矿区内大洞套小洞,小洞钻大洞,纵横交错,密密麻麻,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矿山上年年有农民死伤,群众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矿山洞口密布,弃渣乱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宝贵的绿松石资源,除了富了少数老板外,给广大矿区百姓带来的却是无尽的苦和累、汗与血。
混乱无序的资源开采,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隐患。在绿松石价格飙升期,大大小小的矿主蜂拥而至。仅在秦古镇的矿山上,每天就有数千人在活动。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到处是工棚,有矿点的就疯狂滥采,没有矿点的就偷采盗采,由此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让公安机关应接不暇。丰富的绿松石资源,不仅没有给百姓带来实惠,反而成了政府的“麻烦”,社会的“病症”,百姓的痛苦。
在此背景下,我县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决策部署,实行绿松石矿山整治,成立绿松石矿山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将绿松石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属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原则,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偷挖盗采行为,使绿松石珍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强力管护,护宝节源,奠定了绿松石产业扬帆起航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努力,矿山整治成果显著,已全面扭转绿松石产业开采混乱、市场无序、管理失控、税收流失的不利局面,为将绿松石产业做大做强,造福全县百姓奠定了基础,种下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