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本报评论:转型升级的关键步伐
发布时间: 2013-09-0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转型升级的关键步伐
——二论加快绿松石第一产业发展

本报评论员

  拥有丰富的绿松石原石资源,常常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把拥有原石矿藏“资源优势”与绿松石“产业优势”简单地划一个等号。因为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商品优势,也不等于产业优势,更不等于经济优势。
  一段时间以来,受暴利诱惑、驱使,滥挖盗卖绿松石成风,原石开采总量过大、产品深加工不够,恶意竞争、市场“内斗”……诸多乱象。初级阶段是绿松石产业的地位层次,贱买贱卖是产业的最大现状,散滥低下是产业的最大特征,绿松石珍贵品质与低廉价格、资源大县与产业小县的矛盾仍然突出。掠夺式开采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埋下或造成安全隐患,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作为中国四大宝石之一的绿松石,为何卖的却是石头的价格?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产业集中度低。这就造成,一方面开采总量过大,全县绿松石矿石年均开采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另一方面,由于零散经营,缺乏完整的产业体系支撑,产业链尚未形成,矿石多数以原材料或者是粗加工产品外销,产品附加值低,产业效益未能有效显现,“拿着金碗还讨饭吃”。
  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县委、县政府做出加快绿松石第一产业发展的决定,就是要杜绝私挖滥采、掠夺式开采,建立健全有效的矿山管理机制,走集约经营之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产业优势,直至经济优势。
  牵一发,动全局。一举查封所有矿洞杜绝私挖乱采,平抑了市场绿松石供应量,绿松石市场价格迅速实现回归、攀高,继而飙升,大大提高了竹山绿松石的市场地位和价格利润。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对绿松石资源实行特许经营、限产增值,才是打造第一产业的首要之举、必由之路和长远之策。应对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命题和市场全球化的现实挑战,将绿松石确立为第一产业加快发展,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就是要更新发展理念,由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向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扭转发展方向,由过去以产量增加转向以质价取胜;优化发展路径,由过去单一的原材料产地逐步转向集绿松石文化展示与推广、设计研发、精品加工、产品集散、信息发布五大中心为一体,这三个转向,是应急谋远相结合的明智之举、治本之道、务实之招,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绿松石第一产业构建。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