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动员会上,县纪委公开的两起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事件引人深思,其中以疯传网络的“天价罚款门”最为引人关注。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对此事的相关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由此拉开了全县行政效能建设的序幕,也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向这两种行为“开刀”的决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哪一个干部都明明白白,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却说一套做一套。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庸碌碌;在具体工作中,或疏于审查、许可偏差,或有责不尽、怠于履职。要么违法乱纪,权力泛滥,任意妄为;实际工作中,或超越职权、越位执法,或取证不当、处罚失误,或轻视程序、滥用职权。两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给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深究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根源,还是一个“利”字作祟。无“利”则不作为,将职业使命、人民利益、法律法规、党风党纪抛之脑后;有“利”则乱作为,见钱眼开,以权谋私,大搞钱权交易。“不作为”和“乱作为”,给某些官员、某些行政团体创造了小“利”,却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大“利”,遏制和打击已刻不容缓。
遏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关键是三个字:“教”、“监”和“打”。“教“即从党风廉政教育入手,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养成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良好风气和习惯。“监”即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公开执政程序,让其钻不了“空子”、躲不了“眼睛”。“打”即严厉打击两种行为的当事人,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让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者丢人丢官,杀一儆百,警钟长鸣,尽量减少两种行为给实际工作带来的危害。
期盼各级、各部门都能从“天价罚款门”得到深刻反思,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使“不作为”和“乱作为”难过“上岗关”、“考核关”,给“想作为、肯作为、能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干部提供更大的舞台,在全县上下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本网评论员)
“群众利益无小事”,哪一个干部都明明白白,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却说一套做一套。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庸碌碌;在具体工作中,或疏于审查、许可偏差,或有责不尽、怠于履职。要么违法乱纪,权力泛滥,任意妄为;实际工作中,或超越职权、越位执法,或取证不当、处罚失误,或轻视程序、滥用职权。两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给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深究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根源,还是一个“利”字作祟。无“利”则不作为,将职业使命、人民利益、法律法规、党风党纪抛之脑后;有“利”则乱作为,见钱眼开,以权谋私,大搞钱权交易。“不作为”和“乱作为”,给某些官员、某些行政团体创造了小“利”,却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大“利”,遏制和打击已刻不容缓。
遏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关键是三个字:“教”、“监”和“打”。“教“即从党风廉政教育入手,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养成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良好风气和习惯。“监”即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公开执政程序,让其钻不了“空子”、躲不了“眼睛”。“打”即严厉打击两种行为的当事人,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让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者丢人丢官,杀一儆百,警钟长鸣,尽量减少两种行为给实际工作带来的危害。
期盼各级、各部门都能从“天价罚款门”得到深刻反思,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使“不作为”和“乱作为”难过“上岗关”、“考核关”,给“想作为、肯作为、能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干部提供更大的舞台,在全县上下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本网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