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接受群众意见
——“扎实整改正行风”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行风评议工作眼下正进入整改阶段,倍受全县人民关注。能否让行评真正评出实效,确保本次行评不走过场,扎实整改是关键。县交通局、建设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水务局、地税局、环保局、工商局、畜牧局、农机局等本次行评的10个单位,尽管在各自岗位上,为竹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从行评代表收集的材料看,从网民的反映看,基层干部群众仍有许多意见建议,需要各单位虚心接受,扎实整改,力争交出人民群众满的答卷。
虚心接爱群众意见,首先是个态度问题。群众对部门的工作不满意、有意见,是很正常的。可以说,把意见箱挂到任何一个单位门口,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来。这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期望和要求很高,机关部门是党和政府与基层干部群众之间的一扇窗口、一个桥梁,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因而,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中确实存不足和疏漏,群众帮我们找出来,有利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因此,被行评的单位一定要理智地、积极地接受意见,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更不能对群众的意见以消极、抵制的态度来对待,甚至吹胡子瞪眼儿。
虚心接受群众意见,这是搞好整改的前提和关键。行评的主要目的是找问题、查不足。尽管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开展行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仅仅找出原因。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拿出积极认真的态度来,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开展工作,这样才可能真正消除矛盾,推进工作。如果首先就将群众的意见排斥在大门外,或是找出大堆客观原因来,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
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往大里说,是一种胸怀和气度。自古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具有广博的胸怀和气度。山不厌高,故能摩天;水唯善下,终成大海。正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敢于开门纳谏、从善如流,才能开创“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各部门、单位,要想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创出一流的业绩,就要以本次行评为契机,以虚怀若谷的胸怀,积极主动地开门纳谏,扎实有效地开展整改,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整肃队伍,推进工作,努力使本单位成为县委放心、群众满意的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