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容市貌的整治,到单双号交通管制;从窗口行业的培训,到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北京奥运会筹办以来,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主题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创建正在点点滴滴付诸实践,当代中国的文明形象与崭新风貌也越来越让世界瞩目。围绕奥运开展这样的集中创建,针对性强,成效快速明显。但在欣喜风尚之变的同时,我们更期待:文明与新风不会随奥运会结束而逝去,而是永远地在中华大地扎下根来。
期待有时反映的是一种忧虑。这种担忧不是没有理由。许多人还记得,非典期间,我们都很讲卫生,但非典一过,很多人又“原形毕露”;在不少地方,为迎接检查,总是全民动员,检查时轰轰烈烈,事后又很快恢复了过去的模样。
陈风陋习的改变,文明新风的养成,有一个过程,也需要借助一些大事件和活动来推动。奥运会是我们讲文明的重要契机,应该成为我们推进文明建设的新起点。我们开展“迎讲树”活动,并非是为了奥运而文明,而是要通过迎接奥运会,在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改掉陋习,种下文明与新风的种子。由此延伸到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亦是如此。在推动全县文明进程中,我县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硕果累累。而不管是连续5年成功争创“市级文明县城”,还是刚刚获创“省级文明县城”,还是当前有意向“国家级文明县城”“进军”,都只是我县整个文明创建工作的继续和深化,永没有止步的一刻。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这样的思路去推进文明建设,可以变得更加科学理性一些。有些不文明现象、不良风气以及存在的问题,是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所制约的,短期内不能根本改变的,我们也要努力去做;有些只能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才能改变,我们就不妨一步步地改;有些是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得到改变的,可以创新方式方法,以文明的手段去推动文明的养成。
让我们秉承“天天迎奥运,人人树新风”的做法,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竹山不懈奋斗。(品雨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