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漫议文明执法”系列言论之七:让守法成为理念
发布时间: 2008-07-2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七月某日,城关镇人民路上,一母亲送小孩上学,为躲避烈日,母亲拉着小孩,打算横穿马路,面对车水马龙,有些踌躇,这时,小孩拉着妈妈手说:“前面就有斑马线,我们从那儿走。”这个场景让我感慨。 
  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机动车有机动车道,自行车有自行车道,行人有人行道,怎么会发生事故,出现刮蹭?”的确,从道路安全的角度而言,如果大家都能遵守法规,各行其道,哪怕道路再拥挤,人们的生命安全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可是,总是会有违章驾驶的司机,乱闯红灯的行人,突如其来的非机动车……正是因为这些偶然的因素,才造成了一些“马路杀手”,妨碍了道路安全,威胁到了别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 
  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要实现这个目的,离不开人们忠实依法办事。否则,就算法规再具体,责任划分再科学,恐怕也达不到“安全”的目的。所以人身要安全,必须让守法变为理念。 
  再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守法的西方故事。二战期间的德国,物资相当匮乏,严寒的冬天生活供暖难以保障。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然而就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人们也不曾砍伐森林。与此同时,德国也是林业法律法规最为健全的国家。遵守秩序和法律,已经成为德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如果说,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那么,人们的守法意识,则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文明的内核之一。法律的执行有它的强制性,但法律的遵守却需要人们的自觉,需要人们将法的强制性柔化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需要将个人的习惯凝成全社会的习惯。(全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