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漫议文明执法”系列言论之五:语气与手势中的文明
发布时间: 2008-07-1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在迎接省级文明县城检查验收之际,一件小事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街上有一商店门前经常停着一辆摩托车,以前交警曾数次在执勤车上喊话让其不要停放在马路上,可是车主总是像没听见似的,仍然我行我素,将车停在那里。那天将近8点时,记者上班正好路过那里,这次执勤的警察没有大声喊叫,而是站到摩托车前说道:“请问这是哪个的摩托车,行车道上是不能停车的,请你找个地方将车停好,万一没有地方停,可以将车骑到车站附近的停车场。”这次车主很快就出来了,并满脸微笑地表示很快就将车骑走,不再停放在行车道上。不一会儿,车主果然将车骑走了,并且记者注意到,这以后这辆摩托车也很少再停放到这里了。 
  长期以来,在执法者脑海里都有一种“强力思维”,即把执法权力当成一种打压执法对象的一种高高在上的强力,导致执法者在执法上手段粗暴,粗话连连,因此冲突对抗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流血事件不断上演,使之上升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障碍,类似这类新闻屡见不鲜。据《南国早报》载,一城管在执法中,一女士反映街道平时垃圾太多,城管能否管一管?没想到这名城管人员却用手指指着这位女士说这事归环卫部门管,并吵了起来,这位女士看到城管竟然用手指指着自己,顿时也火了,双方矛盾由此升级。 
  同样的是执法,可是不同的语气却发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而用手指指着被执法人员,引起别人不满,导致矛盾升级,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执法人员深思。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执法用语是否文明,是个关系执法形象的大问题,从中,既能体现出执法者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面貌,更能反映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而日常行为手势是否得当,不仅体现是否对他人的尊重,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可以想见,任何人都是特别讨厌别人指着鼻子开骂的,而执法人员更是如此,本来执法者与被执法者都是对立的,若再加上不恰当的手势,肯定容易激化矛盾,导致事情向恶性方向发展。但愿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都能认识到语气与手势其实也是大有文明可讲的。(王 斌)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