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发展,看效能”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一读者来信气愤地反映:他在废品收购店淘书时,竟然在废书堆中发现了一捆由某部门编印的实用手册,崭新的十多本绑在一起,明显是被人当破烂儿卖了。
群众希望简洁明了地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各种科技知识,相关部门针对这些需要编印实用手册,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经办人员不负责任,最后却让这些原本应该分发到群众手中的精神食粮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好端端的利民事情就这样被办砸了。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全国上下一心一意抓发展的气候已经形成,思发展谋发展已经成为对各级各部门的基本要求,占据公职位置就应多办事情,也已成了公务人员的共识。但是面对想办事的良好初衷,却在办事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务实,真办事,办实事,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心怀群众,通过自己努力,让人民群众受益。这样的事办的越多,群众越喜欢,社会越发展;一种是作秀,喊办事,装办事,搞表面文章,做给领导看,迷惑群众眼睛。这样的事不办还好,越办越糟,不仅花费钱物损人精力,而且还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祸患。
怎么务实办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汶川地震中,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不是坐在北京作原则性的空泛指示,而是冒着危险深入灾区,亲自到一线指挥,他们向灾民问的都是小问题,现场处理的也是一些突出的具体事情。当前,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水电开发、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工作稳步推进,对于广大干部来说,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实打实地做好落实工作。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务必要按照此次活动的部署和“工作落实年”的要求,组织广大干部尤其是公务员认真分析形势,找出不足,端正态度,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在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推进生态水电大县建设、建设和谐竹山中创造新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