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清明节,田家坝镇一老人由于祭扫先人,而引发了一场大火,结果自己葬身火中。今年,清明节在即,不少人也忙着祭扫先人,但记者观察发现,很多人祭扫先人只是烧点冥币,烧点冥币也不可非议,但更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并不注意防火,火还没烧完就一走了之。如果引发山火, 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在网上查找显示,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而在这所有的火灾事故中,有高达80%的火灾是由扫墓行为不当所致。
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我们世代传承的传统。然而,清明祭扫的习俗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目前很多人依然还惦记着“烧”。现在,一些人日子好过了,腰包鼓了,每逢清明就变着法子烧,攀比着烧:你你烧“一百万”纸钱,他烧“两百万”冥币……人们争相以这种方式对先人表示着“孝心”。笔者不禁要问,以这种方式悼念先人,到底是出于被祭人的需要,还是满足祭扫人自己的虚荣心理?
其实,古人留给我们的清明节不仅仅只是扫墓,还包含有踏青、春游等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日子,一家人去祭祀先人,而后再去游览踏青,呼吸下清新的空气,享受下野花的清香,找个草地,在温暖的阳光下睡上一觉……这不避开了城市的拥挤和嘈杂,比单纯为扫墓而扫墓别有一番风味。寄托哀思不拘泥于形式,让生活充满色彩,也是先人对后人的希望所在,我们又何必烧得乌烟瘴气呢?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也要进步。鲜花、水果祭祀,网上点歌、写纪念文章寄托哀思等不更有利身心健康、净化环境、节约资源?
祭祀先人,对先人以烧冥币、送鲜花来表示着“孝心”,但是逝者真能“收到”你“送”的钱和其他的“物质”,笔者认为这不过是生者心理上的安慰而已。祭祀先人,何不孝敬老人呢,从科学的观点来看,人的生命终止了,一切都没了,更不需要金钱物质等,所谓的象生者那样需要物质金钱不过是的联想罢了。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孝敬,等老人去世了大张旗鼓的祭祀不过是自己寻找心中的安慰。所以笔者呼吁,清明节,祭祀先人,切莫忘记多孝敬老人。(包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