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正月初六的早晨,我带着满身的轻松和满心的喜悦走出家门,放飞久违的自由的心情。
走在街头,我友善地打量着每一个人,感受着春天的痕迹。忽然,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这不是六(三)班的同学吗?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我迎上去,可是就在目光相遇的刹那,我看到他眼里的一丝犹豫与迟疑,然后他迅速地躲开,望向别处。我带着心中的疑惑和不解与他擦肩而过。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见到校长和老师避之而犹不及呢?我在任课时批评过他?好像没有。于是,许多镜头在脑海中纷至沓来:清晨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学生问候:“校长好”时,我点头而过,有时甚至连头都来不及点一下;上课时,学生起立问候:“老师好”,而我则是微微弯腰示意……
六年级的孩子已是小大人了,非常敏感,他害怕我对他的问候视而不见,所以才选择躲避。那么,有多少看似没有礼貌的孩子内心深处隐藏着这样的情感呢?我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尊重”是关爱生命的重要前提。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在如水般轻轻滑过的日子里,面对着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细致而敏感的心绪,我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么?涌动的内疚和深深的自责,使我的步履无法轻松。“不如我先向学生问声好”,闪动的火花迅速燃烧成坚定的想法。
正月十一的早晨,又是阳光灿烂,我带着同样灿烂的心情走进校门,看到迎面走来的第一拨学生,我主动迎上去,满面笑容地问:“同学早上好!”“校长早上好!”“老师早上好!”……他们轻快的回答里洋溢着惊奇与喜悦。于是,一路走过一路问候,一路问候一路收获,我看到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和一张张甜美的笑脸,听到一声声真诚的问候。我感到周围的空气在绽开一团团细密的花朵,花朵的芬芳里洋溢着尊重、关爱与真诚!这不就是我们要倡导的和谐么? (卢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