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 鸿
在前不久召开的竹山县县长办公会议上作出这样一项规定,对当年新增一家规模企业,由县财政奖励所在乡镇主要领导5000元,奖励县直工业主管部门1000元。若当年减少1家规模企业,给予同等处罚。另外,在该县最近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 ,县政府又拿出100多万元资金重奖了2007年度全县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创精品名牌和依法纳税的有功之臣。
透过上述这些“奖惩”举措,我们不难看出该县县委、县政府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问题上,是动了真格、下了决心的。
如何加快发展工业,为什么要发展工业?省委书记罗清泉、代省长李鸿忠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再也明白不过,“工业兴则湖北兴,工业强则湖北强,工业始终是湖北经济的‘牛鼻子’”。因此,他们反复强调“一定要继续贯彻落实‘一主三化’方针,进一步统一加快发展,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认识,按照‘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培育经济增长点、提高工业竞争力’的思路,推进工业强省”。
“奖惩”不是目的是手段,作出“奖惩”规定旨在运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手段,达到“培育主体、壮大工业”的目的。
竹山目前最大的实际仍然是发展不够,而发展不够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滞后。要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把发展工业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实际行动,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的要求落到实处。
加快发展竹山工业,要以培育和壮大现已形成的水电能源、矿产加工、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和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抢抓潘口水电站全面开工建设和国家对中部地区实施“两个比照”优惠政策的千载难逢机遇,按照“发挥优势谋划一批、技术改造提升一批,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择优扶强做大一批”的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加快发展目标,研究加快发展举措,迈出加快发展实际性步伐,从而不断扩充经济总量,改善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后劲,尽快跻身于贫困山区工业大县、经济强县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