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记者去超市购物,见几位大妈每人买了一推车的透明肥皂,仔细一问,原来是她们听说肥皂要涨价了,前来抢购的。无独有偶,记者的邻居听说纸张要涨价后,竟一下从超市买回十多袋的卫生纸,把家里的贮藏间塞得满满的。
近段时间,市场上“涨”声不断,从猪肉、肥皂到方便面,鸡蛋。一些消费者闻“涨”心急,一听说某某东西要涨价,便大量购买,但记者以为这样并不可取,因为,许多商品都有保质期,大量抢购的商品,一时用不完,便会过期变质,造成浪费。再说抢购的人一多,商品供不应求,只会助长厂商的涨价风,一些劣质商品也会趁机出笼。前不久,听说方便面要涨价,某小区的一家便民店放了好几个月的杂牌方便面竟被卖个精光,店老板因此笑得合不拢嘴。
消费者闻“涨”便抢购,在某种程度上与价格信息不透明有关,对此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杜绝厂家乱涨价;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做好价格信息的披露解释工作,什么东西要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让消费者心里有底。不然,容易使抢购风越刮越烈,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也影响社会稳定。 (戈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