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应尊重孩子
每年填报过高考志愿的考生以及家长们,对那样重大的选择想必都会一生难忘。而对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令他们难忘的一个原因大抵是两代人在这个关头发生的冲突:大人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可孩子却偏偏有自己的追求。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我们之所以会“好心”办了坏事,那是因为我们在有意无意地“不尊重孩子”。我们习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我们认为应该的一切。诚然,与成人相比,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能力尚未健全,需要家长勤于作出规范指导,但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了成人的干涉作用,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和体验,肆意践踏着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及积极向上的愿望,无视他们独立人格的存在。
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它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点燃孩子的信心和希望。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感到无望,过分的干涉会让孩子感到无奈,过频的指责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变得无能……
当然,尊重孩子并非要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把我们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说话、交流,借以寻求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当我们能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时,我们就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孩子做人,帮孩子打好做人的基础;多一点辅助,少一些包办;为孩子打气,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做什么;允许孩子说“不”,宽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尊重孩子的选择,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些比什么都重要。(品雨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