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漫评细说新农村”系列言论之三
发布时间: 2007-07-1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一花一草,扮雅农家

  在几年前,竹坪乡在集镇中心建成了一个“袖珍”的街心花园,在三亩左右的空地上种植草皮花卉。建设之初,部分人士认为此作法“值得商榷”,因为乡村遍地都是花草树木,不需要劳神费力花钱来植。可等“小园子”建成之后,看着整齐的草坪,鲜艳的花木,大家立即被这来自现代文明的时尚产物所折服,原来花草可以“这样美”的。
     除极少部分乡镇集镇外,我县村中绿化基本没有启动,包括许多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尽管水泥路宽阔笔直,房舍整洁漂亮,但由于缺少了花草的点缀映衬,村庄少了些许生机与韵味。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养花种草,有时间再说”,另一方面,也还存在“村中绿化,有无必要”的疑问。的确,与城镇比起来,我县绝大多数乡村植被保护得较好,“满目青山花木多”不是妄谈。但“此花非彼花”,由于规划管理,村中原始草木难以长出“时尚”的美来。在许多新农村建设基础已经很好的村,应该把村中绿化和文化建设作为提档升级主要突破口。
  村中绿化,要做到因地制宜。对原本存在的古树、草坪、树林、观赏石,要科学地加以利用,请专人员进行设计、改造,并以此为中心建设村的休闲小区,这样既省钱省事,又能得到群众的认同与欢迎。对居民较为集中的村组,应做好绿化规划,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完成。在搞好绿化的过程中,要与村中的特色定位(如“村标”、“村树”)结合起来,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
  当前,已有部分农户自发在房前屋后植花种草,虽是零星的个人行为,但充分说明,绿化、美化好居家环境,已是新型村民的生活需要。乡、村基层组织要充分认识村中绿化、美化,改善创优人居环境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户的潜在热情,要及时、积极地加以引导,以更快更好地建设生态村庄。(萧 然)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