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漫评细说新农村”系列言论之一
发布时间: 2007-07-1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培养新村的气质与个性

  开栏语:说新村新事,评问题不足。在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我们在“谈经坊”栏目中推出“漫评细说新农村”系列言论,不是评头论足,只为献策献力。

  在秦古镇双河村采访,当地干部告诉我们,在这棵古树旁,正着手建个“登爽亭”,这样不仅可以让劳作之余的农民朋友登亭“爽一把”,更为这青山绿水的小山村增添一个文化景点。我们为该村的做法叫好!
  白墙黑瓦,绿树掩映,平整的水泥路,便捷的沼气炉……毋庸置言,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干部群众迫切需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些平面化的要件上,农村面貌难免会出现“千村一面”,缺乏个性与特点。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培养、发掘乡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注重乡村建设多元化、个性化建设,应是今后农村建设的一个方向和重点。
  “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村中好的自然景观,尽管难与名山大川相媲美,但只要保护好,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也能增加别样的风采。宝丰镇龙井村有三株参天古树,下有一眼千年古泉,当下,该镇正在古树下建农民休闲场。到那时,“大柳树下论古今,稻花香里说丰年”将成为龙井村人的时尚度夏方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标”这一时尚事物也逐步走入我县部分乡村。好的地标,不仅成为该地一个代表性景点,更能激励人们热爱家乡、奋发创业热情,深圳市的“拓荒牛”即是很好的范例。作为一个地方标志性建筑,它也是“要管一百年不动摇”的,因此,在设计、定位上一要立足长远,慎重而行,形式上要尽力个性化、多元化。当下,我县部分乡村的标志物建设刚刚起步,设计制作形式的“大一统”问题较为普遍,恐怕难以“传之后世”。
  当然,在培养乡村的气质与个性的过程,我们首先应该注重的是该乡或该村的整体内涵,任何脱离内容的形式主义和“作秀”活动,与“气质与个性”无关。(萧 然)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