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来,“海艺辱师”事件热谈举国上下,这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如何营造真正的和谐师生关系?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理所当然,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不能有所偏颇甚至缺失。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能靠说理和鼓励,这纯属过于一边倒。变相体罚本来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却明明白白地写入了法律。这让广大教师们无所适从,因为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连批评学生的好多话语甚至都被定为变相体罚,如十堰就出台了教师忌语一百条。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管理学生上不仅束住手脚,连嘴都给封住,还怎么更好地组织教学?要管理好几十个青春萌动、自制力差、冲动叛逆的学生,没有灵活多样的管理权,怎能应对复杂的现实局面?
于是乎,教师不得不顺应“潮流”明哲保身,当学生犯错误时总是得过且过,否则大多是出力不讨好甚至自己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海艺辱师”事件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此次事件中的当事学生,更是甩在我们当前教育及教育工作者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
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宽容和谐的情感关系。可见,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和理解,方能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 (常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