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种粮食不交税,孩子上学费用低,看病有合作医疗,生活困难能享受低保,这几年农村政策好,农民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可笔者仍常听部分农民这样说:“国家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可如今的‘赶情风’又成了压在我们心头的重担!”不久前,笔者的一位亲戚为了撑面子,竟将准备用来投入春耕生产的钱拿出一部分来送礼而减少春耕投入,对此,笔者想向农民朋友进一言:在党和政府想方设法为农民减负的同时,农民朋友也要给自己“减负”。
结婚娶媳、乔迁新居、考学参军、生儿育女请客送礼这本是中国人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民负担减轻后,部分村民为了讲面子,送礼的份量是越来越重,礼金是越来越大,从当初的30元、50元不等,到后来的100元、200元,甚至说结婚娶媳和做道场等活动,没有四五百更是出不得手,出手一两千元的也大有人在,盲目攀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乎,农民的隐性负担日益沉重。
“赶情风”猛刮,“人情债”沉重。某镇一位农民向笔者诉苦,他叔父家去年办了两件喜事,先是新房落成,三个侄儿都不失面子,每人两千元的“进贡”赶情;后是叔父家娶儿媳,侄子们又放了千元的“血”。今年叔叔家又要得孙子了,想着接踵而至的“喜事”,该先生一脸无奈,喜礼还不知道在哪里弄呢?
在此,笔者想提醒农民朋友,亲朋好友“赶情”本无可非议,但要有一个节约简朴的前提,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挣一时的面子,图一时的虚荣而大搞攀比“赶情送礼”,否则,党和政府为农民减负的成果,也会大打折扣。 (向继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