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续写神话
——县茂华中学中考夺冠记
2010年中考,一个让所有茂华人都引以自豪的成绩迅速传遍了庸城上下:茂华中学今年中考成绩再次刷新多项纪录!在全县中考成绩前10名学生中,该校占有第一、二、五、六、七、八名,共6人;在前15名中,该校占有9人;在前50名中,该校占22人;在前100名中,该校占41人。在全县上省重点高中线165人中,该校占56人;在全县上市重点高中(县一中)线以上的933人中,该校占209人(含“均衡生”,不含优录生);在上县二中线以上的1743人中,该校占340人。这是该校继2007年中考突破200人大关后,在参考人数减少(今年仅有585人参考)、招生指标降低的情况下,攀登上的又一个新制高点。人们不禁要问: 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让这面“初级中学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一
茂华中学是全县初中的“龙头”学校、窗口学校,一次中考的失利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所以每一个茂华人都时刻牢记五个“意识”,即:“窗口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目标意识”。不断努力,寻求自我超越。全校上下形成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学校领导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决策,更新管理方法和策略。当发现旧的管理体制成了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时,学校领导班子便当机立断地作出了试行了“三制”管理改革的决定。
所谓“三制”,即年级组负责制、备课组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三制”管理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与考核作用。实行年级负责制,可减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发挥年级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功能,提高年级组长的责任意识,克服管理上的短期行为,提高年级组管理的效率和针对性,使每个岗位责任人在年级组的工作中有奋斗目标,并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准和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实行备课组负责制,则使各备课组名副其实地成了开展以教学、教研为中心内容的各项活动的主体,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教研的作用和优势。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凝聚力。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同班的全体科任教师,都能竭尽全力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制”管理改革打破了“旧框框”, 实现了管理从教师考勤入手,工作用制度说话,事事与绩效挂钩的目标。使学校管理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强化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
正是因为茂华中学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不仅为九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同时也为全校师生打造了一个团结协作、合力拼搏的大环境。他们每天都在认真地做着平凡、简单的事情,而正是这些“平凡”“简单”铸就了茂华中学的不平凡、不简单。学校无论教哪个班哪一学科的教师都将自己看成茂华中学的主人,尽心尽力为“家”做事,以大局为重,任劳任怨。无论是长期留守在九年级的教学骨干,还是默默耕耘在七、八的教师们,都有一种默契,那是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是心系一处,同舟共济的豪迈。
构建“有效课堂”是取胜的前提。学校科学地提出了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要求,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切实做好“两个至少”,认真贯彻“三个按时”,全面落实“四精”、“五必”、“六环节”,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和关键。两个至少:教师每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面改,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三个按时:针对学科自习课,任课教师上课后按时到位辅导,上课时按时布置作业,课后按时收作业。这使学生脱离“题海战术”,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评,即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选编“自助餐”和习题上要“精”;精讲,即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讲重点和难点,教学语言要“精”;精练,即教师提供的习题要精;精评,即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精”。五必:教师在布置作业和检查时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六环节:教师始终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扎实开展的“构建有效课堂”活动,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集体教研是取胜的保障。学校始终坚持集体备课,要求全员参与,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特别是在各学科教研组长较为集中的九年级,大家更是一同研讨教法学法,研讨备考策略,统一教学进度,制定各轮复习方案。做到周周有复习计划,日日有知识清单。并且还针对学情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收效很大。语文组备课组长谌德平年过五十,仍尽心尽职负责主持每周的教研活动;数学备课组长陈芳顾不上将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一心扑在教学上,落实节节练、章章考的练习和试题;英语备课组长肖堂勤、物化备课组长秦世军、张定意、政史备课组长曾清、王文菊都有多个班的教学任务,可他们任劳任怨,同样把备课组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备课组长的带领下,九年级各学科组处处洋溢着合作交流、你追我赶、敢为人先的气氛。
“包保制度”是取胜的关键。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人才。因此学校从各方面提高了对各层次学生的关注度,以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九年级开学一周后,学校就根据八年级期末成绩,制定了各班的培优辅差目标,把各层次的学生以“包保”的形式分配给每一位任课教师,建立“包保”档案,实施追踪式管理。九(13)班是年级中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班级,在落实“包保”制度中,班主任带领科任教师“合力攻坚”,最终超额完成了中考目标任务。该班有一名学生是孤儿,起先学习成绩很一般,经过一年的“悉心照顾”,今年顺利考入了竹山一中。为了使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老师们对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细节管理是取胜的法宝。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们尽力将每一个教学环节做细。每次九年级的模拟考试后,年级都要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班主任会、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等。为了使每一次的会议都不流于形式,在会前,年级组会对考试成绩进行认真细致的质量分析,让每个班级、每个任课教师通过数据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学科的成绩变化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检测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明确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做到有对策有措施,具体到人,落实到科,达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研的目的。
无私奉献是取胜的必由之路。英语备课组是我校的优秀团队。杨晓平老师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仍然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嗓子哑了,发不出音了,甚至亲人病故,也从未耽误过一节课。对本组的年轻教师,她也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杨文彬老师以工作扎实著称,语文组的吕继平老师是出了名的严爱并济的班主任,即使是放假期间,也时常给个别学生或家长打个电话,看孩子们是否在家安心学习。像这样深深地爱着学生,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的例子在茂华不胜枚举。为了工作,他们亏欠了自己的孩子,愧对自己的孩子,愧对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但作为教师,他们都无怨无悔。
(苗东升 吴自国 张国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