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近年来,上庸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以大力推进“五个基本”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基层党建“活力工程”, 积极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一大批有能力、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青年教师积极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全镇现有在编在岗党员教师38人,全镇教师每五人当中就有一名党员,学校干部、骨干教师每五人当中就有四名党员。2008年以来,上庸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创事业,锐意进取谋发展,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学校的搬迁复建,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庸镇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心学校党支部抓党建、促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大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抢抓历史机遇,借移民搬迁之东风,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大飞跃。
2008年,在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上庸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团结一心,全力投身到新学校的建设当中,中心学校成立以支部书记挂帅的学校建设专班,将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建设专班当中。建设专班的党员干部们以工地为家,风雨无阻,确保了全县第一所移民子弟学校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就投入使用,为推动上庸镇移民搬迁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11529㎡、各项配套设施一流,在十堰市乡镇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我县移民复建工程的一张名片。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为上庸镇教育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在大移民期间,广大党员干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做好移民宣传教育、包保移民等工作,家属是移民的党员教师或教师都能带头搬迁,尽自己所能支持和服务大移民;搬迁到新学校后,大批党员教师顾全大局,服从学校安排,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在校园安全环境十分的恶劣、办学条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保障了正常教学秩序,创造了安全事故零发生的奇迹,经受了各级领导的多次检查,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树立了移民学校新风采,展示了竹山教育的新形象。
新的形势下,上庸镇中心学校党支部确立了“为实现办学水平与办学条件、区位优势相匹配而努力奋斗”和“为上庸镇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名镇提供人口素质支撑”的办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积极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为上庸镇中心学校争创“三个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党员中的楷模
【支援边远学校的党员教师代表华元高】有着39年党龄,现年59岁的小学音乐教师华元高,2008年学校搬迁合并后主动转岗从事门卫工作。2009年,中心学校推行教师专任化,因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峪口小学无音乐教师,华元高主动要求到峪口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直至退休。在一般人都想从边远学校流动到中心地区工作时,华元高同志原本可以安逸的留在中心学校,却主动要求从中心学校调到边远学校工作,他的这种顾全大局、事业至上的精神难能可贵。
【老骥伏枥的党员教师代表李世启】当过多年的乡镇教育组干部、小学校长的李世启现年58岁,有着33年党龄。2008年学校搬迁合并后主动转岗从事门卫工作,2009年春因学校绿化工作需要转而从事校园绿化工作,植树种草。五月份,因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又调整到幼儿园从事安保工作。一位对上庸镇教育工作有过重要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在学校复建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了一切服从学校安排,一切听从组织的召唤,并尽心尽力的做好组织安排的每项工作,无怨无悔。
【战严寒斗酷暑的铁人魏远景】现年39岁的预备党员魏远景原是一所完全小学校长,学校迁址,他和许波、郑长艳、毛家新等学校基建领导小组成员一起爬毛坡,打草开荒建校园。担任基建办主任期间,以校为家,战严寒斗酷暑,烈日下、风雪中坚守一线把好建设质量关。一把尺子,一个水壶、一顶草帽一干就是一年半,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任劳任怨无怨言。很好的完成了学校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的基建管理工作;在担任总务处常务副主任期间,在水电管理上动脑筋、想办法,在保证充足供应的前提下,将学校水费从每月四千多元下降到每月一千多元。
【平凡岗位上的螺丝钉王天清】51岁的老党员王天清,17年党龄,负责学校水电管理、勤杂事务,工作作风扎实、任劳任怨,能够动脑经、想办法将本职工作做好。水,是学校正常运转的生命线,校园面积大,水路复杂,他负责全校六栋房屋水电管理期间,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出现故障就在哪里出现,监督节约用水用电,卓有成效。从捏粉笔头到捏水龙头,他积极钻研,在最平凡的岗位却做出了最为实在的成绩,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无私奉献的风采。
【临危受命的党员干部万波、陈功友】今年中考前一个月,毕业班数学教师李朝庆突然倒下了,患脑血栓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李朝庆原来带的九年级两个班级数学课一下子没了老师。中考临近,学校和学生家长普遍为此焦虑。学校安排副校长兼初中部主任万波、政教主任陈功友分别负责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原本满负荷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再添重任。两位学校党员干部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学校安排的任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