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听竹山
听竹山|竹山街头这一抹“红”,你一定也见过…
发布时间: 2020-11-30 16:10 来源:竹山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泽昆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听竹山

听竹山人写的竹山故事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全县上下积极参与、克难勇进,不断推进城市面貌改善、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有了极大变化,文明成为竹山人的重要精神符号。

  本期《听竹山》栏目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万绿丛中一点“红”
作者:  汤兴江
 

  巴山堵水,山清水秀。群山之中,堵水之滨,上庸古城,嵌入其中。绿树掩映的古城之中,游动着一点一点的“红”,那点点的“红”,璀璨夺目。她跳跃着、闪烁着,显得热烈而温暖,如书写在古城街道上温暖的文字,饱含着对文明的期盼。

  那点“红”如暖阳一般,冰释冷漠,孵化人们心中文明的种子。他们是志愿者,是这个城市最可爱的人。

  走上竹山街头,你会发现:总有这样一些人,一手握着捡拾垃圾的钳子,一手拎着黑色的袋子,捡拾烟头和纸屑,清洗地面污渍耐心劝导商户不要出店经营。直到街面变得干净清洁之后,他们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北大街十字路口,一位菜农挑着满满的一担菜,匆匆赶往农贸市场,正要穿过马路时,红灯亮起。志愿者立即上前拦住老伯,礼貌地说:“大伯,请稍等,绿灯亮了,您再过去!”小区门外,一位大妈正准备将一袋垃圾扔进垃圾桶,志愿者立马走过去,耐心地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帮助大妈将垃圾分类放入,还会礼貌地说上一声:谢谢您的配合。
  在许多个晚上,我在看完“新闻联播”之后,就会听到轻轻地敲门声。开门之后,映入眼帘的又是那抹熟悉的“ ”。一声“打扰了”,紧接着递过几张“文明竹山”的宣传文字和画册,耐心地向我讲解“创文”的意义。不抽烟、不喝水,也不进来坐一坐,没有任何打扰。临走时,我会习惯的说一声:辛苦你们了!过后想想,却觉得那句“辛苦了”,和他们付出的辛劳相比,显得轻飘飘,毫无分量可言。
  走在城关镇人民路上,迎面而来的那抹“红”,总会让我肃然起敬。不自觉中,我会捋捋头发,拉拉衣襟,尽量让我自己的形象得体一些。再看看身旁有没有纸屑、烟头,真心想为古城的文明建设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出现,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一个人。
  我有一个亲戚在公路局上班,她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公路局门口的故事。一位衣着整洁得体的大婶为图方便横穿马路,志愿者小姑娘立刻上前拉住了她,可那位大婶猛地一甩手,嘴里还骂了起来。任凭大婶如何无理取闹、蛮横撒泼,小姑娘依旧执着地拽着她。看到姑娘满眼的委屈的和路人轻蔑的目光,大婶仿佛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等到绿灯亮起才离开。
  金秋十月,堵河两岸的黄栌木叶,经过一场场银露的洗礼,火红火红的,龙背山上霞帔披身,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古城人民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喜讯:竹山荣获全国文明县城。这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文化的进步,一种精神文明的蜕变。那些头戴红帽子的志愿者们用她们的一言一行诠释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给竹山大地涂抹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完全相信:那点点“红”,如星星之火,定成燎原之势,定能点燃竹山人民的精神梦想。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朗读者:

  汤兴江   供职于竹山一中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