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近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运用介入技术开展我县首例经桡动脉(手腕处)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成功为一名椎动脉狭窄致脑梗塞的患者植入了一枚血管支架。
6月30日下午,现年68岁的赵大爷在家人陪同下步履蹒跚地来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他自诉20天前因突发“脑梗塞”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当时的脑动脉造影显示赵大爷颈椎左侧椎动脉起始段和左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出院时医生叮嘱必须待血压稳定和脑循环改善后在狭窄部位植入血管支架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狭窄部位逐渐闭塞而引发严重的健康损害后果。这次赵大爷是遵照医嘱专程返院接受椎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
病程了解清楚后,神经内科介入医学团队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于7月4日上午实施了“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手术,从赵大爷的手腕处(桡动脉)选择手术路径,顺利将一枚血管支架植入到狭窄部位,将狭窄的血管撑开而达到畅通血流、根治脑梗塞的目的。手术后赵大爷言语不利、肢体无力等症状日益好转,一周后顺利出院。
据神经内科主任李良政介绍,此前脑梗塞患者的介入手术均选择股动脉(大腿根部)作为手术路径,手术完成后患者至少需要静卧48小时以便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在此期间患者吃饭、喝水及上厕所等日常生活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选择桡动脉(手腕处)作为路径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痛苦更小、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医疗费用更低,手术完成后即可下床活动,患者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可极大地改善就医体验,还可减轻陪护人员的陪护负担。但该手术方式难度明显增大,对手术医生的操作能力要求更高。
神经内科是县人民医院近年来通过评审的6个省级重点专科及19个市级重点专科之一,经桡动脉路径(手腕处)实施椎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是该院通过人才培养掌握的临床新技术之一,也是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具体举措之一。诊疗技术的持续精进将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进一步增强危急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今后县人民医院还将继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学习新业务、钻研新技术,并将这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以前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才能治疗的疾病在县域内就能得到顺利解决,让患者少跑路、少花钱。同时积极发挥县域医共体总院的“传、帮、带”作用,着力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夯实医疗健康工作基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需求。(李世冰)
神经内科介入手术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