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竹山研究
竹山县在“变”字上做文章推动“共同缔造”落细走快
发布时间: 2022-09-30 09:21 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荣菊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经验交流之一


竹山县在“变”字上做文章

推动“共同缔造”落细走快


编者按: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我县18个试点村(社区)正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机制和方法。为了加强宣传引导和经验交流,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本期开始连续刊发各试点单位在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请各试点单位每月向宣传组上报一篇2500字左右的经验材料,要求观点明确,做法具体,成效明显,重点突出,逻辑严密,事例生动,数据翔实,不要面面俱到,不要生编硬造,不要错字别字。经验材料后附撰写人联系方式,报送到宣传组邮箱787185849@qq.com。宣传组人员将根据材料进行修改,除在本专题刊发外,还将向省市简报推荐。请各试点工作队按月报送,未按月报送简报材料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竹山县着力在教育引导群众上下功夫,在“变”字上做文章,推动“五共”理念转化成为“五共”思维和“五共”速度,让“共同缔造”的“棋子”往细处落,“路子”往实处走,“步子”往快处迈。

一、引导群众实现“五变身”

群众认同是“共同缔造”的切入点。竹山县通过宣传教育方式,深入解读“共同缔造”的目的意义、外延内涵和方法路径。在教育引导上,注重明之以理,在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的同时引导群众转变身份角色,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让群众打心底认同“五共”理念。

一是让群众由座上宾变成主人翁。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决策共谋,注重形成“各献一个计,共圆一个梦”的集体智慧。社区村(居)要坚信“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采取线上线下、会上会下各种方式,广泛问计于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充分用好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宝丰镇龙井村是省委宣传部的驻点村,工作队原计划为村文化广场支持20万元建设一面电子显示屏。“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后,这一项目交由群众共商,有人提出电子显示屏不是当前最必须的,不如把钱用在茶园产业路上。工作队和村委会进一步征求意见,最后将20万元用于产业路建设。

二是让群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引导群众以创业者的精神参与发展共建,注重形成“各拿一个桩,共插一面篱”的集体能量。在给群众讲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抱团发展出路宽”等道理的基础上,各村从群众容易参与的小事做起,让群众在出力、出材料等方面,积极参与小微项目建设,凝聚群众的责任感。

三是让群众由被管者变成志愿者。引导群众以志愿者的名义参与建设共管,注重形成“各出一份力,共管一件事”的集体合力。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者的作用,围绕“人人都是文明实践者,家家都有社会志愿者”的目标,引导群众从被服务、被管理的客体身份转变成主动做服务、爱管事的主体身份。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系统显示,“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注册志愿者达到 8.4 万人,新增 2.7 万人,其中新增群众志愿者1.3人,群众志愿者增幅达到 47.4 %。

四是让群众由过路人变成阅卷人。引导群众以管事人的姿态参与效果共评,注重形成“各用一双眼,共改一张卷”的集体情节。“五共”理念下,在不同的场景和环节中,群众既要做出题者、答卷者,还要做监考官和改卷人。做不做、谁来做、怎么做,要有群众共商共建;做得对不对,效果好不好,要有群众共管共评。在这些环节中,群众始终都要成为局内人。

五是让群众由受益者变成分享者。引导群众以分享者的幸福参与成功共享,注重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集体表达。“共同缔造”的成果要由群众共同来分享,群众参与了,群众的朋友圈就会成为幸福共享的精神家园。各地给群众晒成绩单,算明白账,让群众巩固现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晒下一步发展规划,列出群众参与的事项,激发群众“共同缔造”的方向感和成就感。

二、工作理念实现“五变向”

群众参与是“共同缔造”的关键点。如何动员群众全程参与、怎么参与?竹山坚持更广泛地问计于民、托事于民、赋权于民、施惠于民,更灵活地下放权限、减少环节,更务实地转变基层工作的风向标和主赛道。

一是从朝上变向为朝下。坚持“以内撬外”的原则,做好激发动力的文章。不再两眼朝上,要不到项目不办事,而是主动向内挖潜力,调动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积极性。文峰乡滚子岭村青龙寨移民安置点,过去环境脏乱差,村里苦于上边没有项目支持,无从下手整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群众反复商量后,采取群众自筹树桩和竹子,村里买铁丝请本村“土篾匠”来扎篱笆,8栋安置楼外的小菜园有了700米长简朴统一的篱笆墙,几千元解决了过去需要10多万元才能落地的事项。

二是从贪大变向为抓小。坚持“以小促大”的原则,做好小微项目的文章。不再抓大放小、好大喜功,而是立足小切口由小见大。县级办试点,不再像过去以社区村(居)为单位,都是聚焦到城市小区和农村自然村院。试点内,坚持从入户水泥路、小步道、小花坛、小绿化、小照明、小垃圾池、小公园等小微项目抓起,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在循序渐进中,在一件件小事办好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三是从求洋变向为求简。坚持“因陋就简”的原则,做好因地制宜的文章。小微项目建设不再追求高大上,一切围绕“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小钱办大事”的思路来展开。龙井村把一处挡土墙事项交给群众讨论,集中大家意见后,岸脚浆砌、岸腰干砌、岸高减半、上边留斜土坡植草、两端用钢筋笼子和碎石做成酒瓶造型的总体思路得到大家认同。造价比常规招标工程节省一大半,还赋予了“平平安安”的文化内涵。

四是从面子变向为里子。坚持“形魂兼备”的原则,做好入心入行的文章。过去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更多倾向于路边花和公共空间。各地运用“五共”理念,把工作重点转向为群众的庭院小区、房前屋后、屋里屋外,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在城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十星级”小区、物业、家庭创评活动,在农村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和“十星级”村(居)、院、农户创评活动,从卫生星抓起,全县整治“灯下黑”“门口乱”“屋里脏”等问题2000余处。

五是从管理变向为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精细服务的文章。从管理到治理,从治理到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五共”理念下,放下架子,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店小二”。党员干部把群众的衣食住行放在心上,把群众现实关切和诉求放在第一位,“共同缔造”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工作效率实现“五变快”

群众满意是“共同缔造”的落脚点。各地采取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土办法”和“新花样”,干群见面互动频率变密,办事环节减少,办事速度加快了。

一是“五天一见面”,过问速度快了。群众无小事,过问在日常。各社区村(居)对辖区内的独居户、留守户、大病户、上访户、监测户等重点户,对需要调解矛盾的诉求户,对需要办证审批、办事咨询、创业就业的典型户,社区村(居)干部必须户户到、随时到,困难及时帮助,事情及时办理。

二是“五人一小组”,解决速度快了。邻里照料、守望相助、共同致富成为“共同缔造”的热词。各地以五户邻里互助小组、五人志愿服务小组为基本单元,以“党建+邻里中心”为组织形式,统筹社区、物业、群众三方力量,激发群众参与“五共”的热情。城关镇大街社区千福广场小区,充分运用“共同缔造工作坊”,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邻里小组长示范带头作用,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引导居民将室内、楼道、小区公共空间作为有机整体一同呵护、共同管理。目前,小区居民共参与会商500余人次,自发出资40余万元,出工100余个,加装电梯2部,维修漏水屋顶12处。

三是“周五一检查”,管理速度快了。逢五有检查,成为工作常态。每周五,各单位党员干部以志愿者身份下沉社区院落、街道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各村(社区、居)组织工作专班逐户开展环境卫生、安全维稳、疫情防控等例行性检查评比,在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挂钩的基础上,采取积分制,兑换生活用品,大大缩短了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时间。

四是“五笔写一正”,计票速度快了。对小微项目的立项决策、实施方式、主体选择、绩效评价等重大事项,一律阳光操作,少了招投标等程序和表格,多了群众的参与度和公正度。龙井村组建“星星知我心”群众评议小组,以投“星”代表投票,以星多星少确定群众意见。在大部分地方,大树下、院落里,群众随叫随到,干群现场商讨、现场办公,一个小黑板、一套举手表决、传统写正字的计票方式,成为群众快事快议的生动缩影。

五是“二一添作五”,建设速度快了。不再眼睛朝上、只盯项目搞建设。滚子岭村青龙寨移民安置点菜园竹篱笆建设项目,从群众共商到项目完工仅用了9天,过去至少需要3个月。“五共”理念下,各乡镇积极探索“群众自筹上限50%,政府补贴下限50%”的“以奖代补”机制。已经有30余个村采取群众出力、出材料,村里请技术人员施工,或村里出材料、群众投工做的方式,对50余个自然村院、6个居民小区启动小微环境整治行动,花小钱办大事快办事的效果已经显现。


          (县党史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