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报
“绣花功夫”微改造 老街背巷焕新颜
来源:竹山新闻报 编辑:张 媛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我县在推进城市更新中,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内外兼修,焕发城市新活力。

每天清晨,在新修的南门洞古楼上,都会有一群舞蹈爱好者,她们踏着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这里改造得很漂亮,环境蛮好,我们在这里跳跳舞唱唱歌,蛮开心的。”城关镇北大街社区居民周琴说。竹山县城的南门洞始建于1644年,它见证了竹山县城几百年来的沧桑巨变。然而,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城墙主体结构残破受损,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

是拆除重建还是修旧如旧?这个项目一经公示便得到全县人民的广泛关注,在前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决定,将200多米古城墙修缮加固,并新建700多平方米庭院式仿古木屋和登爽亭。如今,这座雄伟的古城楼,已然成为竹山县城的又一新地标。

“这次改造得很漂亮,不仅给我们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也给外地游客打造了一个旅游打卡地。”市民王艳云感慨道。与南门洞城楼紧紧相连的是竹山老街,曾几何时,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度变得污水横流、破旧不堪。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4年初,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克服重重困难,启动老街改造。10月1日,竹山老街再现芳华,成为竹山县城的一处新的打卡地。

“现在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做生意嘛,环境好了生意自然就好了。”老街商户王大妈开心地说。市民吴风祥也表示,现在街道宽敞了,卫生各个方面也变好了,大家感到非常满意。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县深挖城市“老街老巷”背后的文化价值,赋能旅游业态发展,实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先文介绍,改造过程中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建筑风格,又融入了文化体验、多业态商业、亲子互动等现代审美元素,让这里既有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又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 (李  健  余皓若)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