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父 亲
发布时间: 2005-04-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南京林业大学树林标本馆主任、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贤荣


  王贤荣,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楼台乡太山村,1981—1984年就读于竹山县第一中学,1984年考入湖北大学生物系;198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1991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分配至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树林标本馆主任、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与资源植物学。
      ——王贤荣个人档案

  知道自己并没有资格跻身于大山之子的行列,但我终于提起笔,是为了纪念我去世的父亲,我知道这是他喜欢和希望的。
  父亲去世转眼已经十年了,十年中我从没和任何人深谈过他,也从没有写过一个字。即使是今天,在这个清明节前充满怀念的日子里,看别人烧纸钱,祭奠先人,我依然难以提笔。但在心里,在梦里,我总会见到父亲,他总是一张悲苦的脸,一身单薄的衣衫,很饿的样子,于是我便忙忙地要给他买吃的,但不是口袋中正好没有钱,就是小饭店里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并且在梦中我总是清楚地记得父亲的牙齿不好,想为他买些煮烂的东西,总是不能得到;或者是我想要父亲来和我们同住,但我没有地方给他住……总在我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会醒来,使我这一夜再也难以入梦,使我的心疼得难以忍受;这样的梦一次次重复着,父亲的去世改变了我的生活,从此我对黑夜充满恐惧和想念。
  我的老家属于竹山县楼台乡太山村,即使在竹山县,即使在楼台乡也都是个偏僻的地方,山恶水险,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加上当时的社会条件,我的求学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当地很少有女孩子可以上中学的情况下。父亲在40岁上才有了我,我上初中时,他已经56岁了。但即使在父亲高龄多病的年纪,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条件下,父亲从没有过任何犹豫,他总是倾尽全力,省吃俭用,把一笔笔的费用交在我手上,他总是鼓励我朝上走,多读书。记得我初中毕业填志愿时,因为我的成绩很好,完全有可能被当时很热的中等学校录取,可以不交学费,毕业后安排工作,作为农村人,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但年少轻狂的我固执地要报考高中,很多同学,包括老师都劝我多考虑家庭的能力。但父亲没有!也许他不懂高中和中专意味着什么,但他清楚地知道上高中的我,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乡亲们的劝说和议论,他总是说,孩子能上到什么地步,就上到什么地步,除非她自己上不去!要不她要怪父母的。
  我上高中时,农村已经实行承包责任制,而我家由于缺乏劳力,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父亲总是整天扎在田里,晚上回来腰都直不起来,可他把自己的那份地却收拾得齐齐整整,连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在农闲时,别人晒太阳的日子,父亲就在山上,搭个木耳架,挖点药材,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连杯凉水也没有;父亲还想尽办法,在房前屋后种上板栗、木瓜和杜仲,希望有最大的产出,但遗憾的是父亲老了,很多事力不从心,这也是他常叹息的。那段日子,他每隔两个月,就会挑着几十斤省下来的粮食,还有母亲为我准备的好吃的,走一百多里的山路,到县城来看我,有时还会给我几块钱,常常看到我后,会让我向老师要一杯水喝,然后又走一百多里山路,摸黑赶回去,我也总会送他走过明清的山头,看着他的背影慢慢远去。如今的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忧伤心境,但最主要的还是以为自己会有出息的,有一天我会加倍地回报父亲。
  我上大学后,负担更重了,每次放假开学的前夕,都是父亲最心力交瘁的日子,他到处为我借钱,晚上整夜睡不着觉,但在我临走时,他总能把我要交的钱如数交给我,除了父亲对女儿的叮咛,并没有多余的话。最难能可贵的,他总是很乐观的样子,和我商量着如何安排家里的生计,一切井井有条,从不把自己的愁苦传染给我,让我走得很放心,可以安心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父亲付出了别人包括我也无法想象的艰辛,于是我终于从大山中走出来,毕业时我又考取了研究生,然后从硕士走到了博士。这之间我对父亲没有丝毫的回报,也许本来我可以的,但我没有。
  毕业时,我拿90多元工资,两个人同住一间12平米的宿舍,我无法把父亲从几千里之外接来看看他引以自豪的女儿工作的地方,来看看在我小时候他常讲的朱洪武坐金銮殿的地方;我也很少寄钱给他们,虽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那时候,我很少回家,因为路太远,因为事太忙,因为我正在恋爱……因为我以为还有时间。而父亲终于在我时时在想,又在我没有想到的时候走了,那是我考博士的前5天,父亲病了好久了,他一直瞒着我,他希望他的女儿能考上他以为是翰林的博士!
  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当年的我会如此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轻狂,为此,我给父母增加了多少的负担?但我也清楚地知道,正是因为父亲的乐观和韧性,才使我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如何,这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无论他自己受了多少苦和累!现在我有了稳定向上的职业,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乐观坚强的性格,也有了自己可爱的儿子,更加了解作父母的对子女的爱和希望,对父亲的理解也更深了。除了亲情,作为大山中的老人,父亲最可贵的是没有男女观念上的差别,这是我作为大山女儿的幸事;在各种条件都进步了的今天,望天下所有的父亲都能如此,那么则是所有山区女儿的幸事!
  对父亲的歉疚,是我今生必须加倍努力的理由!

          王 贤 荣
      二○○四年三月于金陵

  图1: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博士、树木标本馆主任、桂花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贤荣(左二),1998年考察鄂西野生资源在鹤峰留影

  图2:Hello!故乡好!我们都是竹山人。
  王贤荣副教授2004年春节与家人在南京林业大学校园留影(右一为她爱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蔡道华)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