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五三”模式创新社会管理
发布时间: 2012-03-2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网”住盲点 “格”除隐患
 
竹山“五三”模式创新社会管理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方荣华 黄治荣  通讯员李修平 范世平 报道:3月14日,竹山县城关镇滨河小区“网格员”吴玲玲清早便来到火神庙移民楼,在一楼空地里发起一盆旺旺的碳火后,又组织楼上居住的20多位老人来到楼下集中取暖。
  像吴玲玲一样,该县面向社会公考招录72名“网格员”,经培训后全部到城区和集镇小区划分的网格履职,居民亲切地称呼“网格员”为“格格”。
  以往,该县城区下辖5个社区,社区大小事均由组长负责。但随着社会转型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大量社会性、公益性事务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原先以条块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功能在弱化,如果沿袭以往的组织架构,单凭街办社区干部管理,基层社会管理势必会出现“盲区”和“真空”。
  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认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基层稳则全局安。为此,该县按照500户的标准,将过去城区5个社区细化为20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名兼任人口协管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维稳信息员的“网格员”,负责为群众提供“一揽子”服务管理。与城区一样,全县254个村就院划分网格,聘任2600名中心户长担任网格员。如今在竹山,“网格”已成为一种新型社会管理单位,以“格”为基础的新的人际关系悄然形成。
  竹山在建的潘口水电站、谷竹高速等大型工程多,矿山分布广,库区、移民区、矿区相互交织,社情民意复杂,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高发区。去年起,该县探索推行“五三”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即:构建“县、乡镇、村居社区联动”管理体系,打造“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乡镇群众服务中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通平台,建立“人口协管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维稳信息员”三员队伍,实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对接,推行“一线工作法、一时段推进法、一件事完成法”的“三一”工作法。县里每月召开一次“五三”社会管理模式推进会,在换届期间选调39名优秀干部充实到社会管理岗位,每村按照2人的标准配齐配强综治专干,每个乡镇还配备一名政法副书记,所有县、乡领导干部分别划定社会管理联系点,初步形成了机构专设、干部专配、经费专列的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网络。
  推行“五三”社会管理模式后,网格员对于“格”内现场无法化解的重大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由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网络联动协调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今年大年初一,溢水镇溢水街村四组网格员程用华发现楼上住户出现异常,便迅速入户调查、调解。原来因两家亲戚之间产生矛盾,致使户主段春银意外身亡,两个家族欲组织各自亲属械斗。程用华当即上报情况,镇、村两级介入调解后,终于将一场风波消弭于青萍之末。
  “这种‘人在格中、事在网里’的社会管理模式,既‘网’住了盲点,又‘格’除了隐患。”竹山县县长龚举海如是评价。此外,该县还推行“三一”工作法,使问题在一线解决,难题分时段攻坚,难事逐项解决。探索成立了“第三方人民调解中心”,组建道路交通、医疗事故、征地拆迁、移民等七个专业委员会,聘请37名人民调解员,建立完善第三方调解组织工作运行机制。
  推行人在“格”中走、事在“网”里办的“五三模式”,提升了竹山县社会管理的效率,去年该县被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责任区,群众安全感居全市前列。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