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十星引领 湖北省竹山农民精神上也富了
发布时间: 2012-08-1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图为:竹山隆重表彰“十星户”
 
(人民网消息) 坡屋顶,马头墙,朱红门,格子窗。在竹山百里城镇带上,秦楚风格民居古朴典雅,村庄整洁靓丽,民风和谐淳朴;闪亮的“星级农户”的匾牌,高高地悬挂于家家的门头上。
 
从悬挂的位置即可看出,这一匾牌在农民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一块匾牌为何受到当地民众的普遍欢迎和尊敬?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深刻的变化?
 
 
 
荷包鼓起来后不能不思进取
 
竹山是中国绿松石之乡,储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
 
19年前,神奇的绿松石,演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悲情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绿松石让一些农民一夜暴富,物质光芒流淌的背后,精神的光辉日趋黯淡。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少数暴富农民不思进取,无视社会道德与法纪,甚至发生一对兄弟为争夺绿松石资源相互残杀的悲剧。罗家坡一度成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
 
这一现象引起竹山决策者的深刻反思:决不能在带领农民致富时忽视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决定从精神陶冶入手,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几经尝试探索,他们摸索出了一种新型精神文明创建载体——“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引导激励农民争创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团结星和卫生星。十颗星犹如十杆标尺,罗家坡人家家争创“十星”,户户比增收致富,比邻里互助,比庭院美化,比诚信守法,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这盏明灯,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山乡,“家家奔富路、户户争十星”,成为广大农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罗家坡村一举变成全国文明村,竹山县也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和“全国文明县城”。“十星”文明创建,将文明的火花由鄂西北边远深山播向神州大地……
 
姑娘相亲要看对方“卫生星”
 
竹山县几年前发生的一个村民“借星”的故事,至今仍在广泛流传。
 
双台乡柏树村的青年郑永红要与陕西的一个姑娘叶敏相亲,可他家还缺一个卫生星,急得团团转,便跑到十星户郑永安家商量借颗星用几天。
 
“这星是我双手挣的,群众评的,咋能随便借!”郑永安一口回绝了他。
 
姑娘相亲那天,看到他门头上挂的只有九颗星,说了一句话:“等到你把卫生星挣到手后,我们再谈婚事。”
 
这对郑永红触动很大。一年后,他终于挣到了卫生星。如今,在竹山男女婚嫁,讲究“门当星对”,绝非是一件新鲜事。
 
“争得十颗星、荣耀满门庭;丢掉十颗星、无脸见乡亲”已经成为群众普遍认同的荣辱观。这种观念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到竹山县角角落落,植根于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心中。
 
 
 
创星与惠农激励政策相结合
 
进入二十一世纪,“十星”文明创建内容在农民心中开始“失色”:招工不再是政府说了算,农民义务工被取消,部分农民认为挣钱比评“十星”更重要……“十星”文明创建遇到阻力。是进是退?怎么坚持创“十星”?
 
针对发展不够是最大县情、脱贫致富是群众最大愿望这一现实,竹山县将“致富星”调整到十星的“首位”,以生态星、道德星、信用星、科技星等为重点,形成“以致富星为统领、一星带九星、十星齐争辉”的创建格局,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创星就是创业”的理念,让群众在参与“十星”创建中成为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今年,竹山顺应农村新形势,再次调整十星内容和标准。农户必须具备道德星、法纪星和卫生星3颗基础星,在此基础上获得其他星的,即可享受与之相关的惠农激励政策。
 
比如,获得“3+信用星”的农户,将获取信用等级证及相应授信额度,且利率低于其他农户;获得“3+生态星”的农户,将优先享受“三改一建”、庭院经济、退耕还林、生态产业政策扶持等;获得“3+7”星的农户,除享受所有惠农政策支持外,还将在相关窗口行业开辟的“十星户绿色通道”中享受最便捷、最优惠的公共服务,让农户在创建中提素质、得实惠。
 
19年来,竹山县不断赋予文明创建新内涵,使十颗星与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紧密相连。
 
 
 
文明程度提高生活更加幸福
 
“打起腰鼓把歌唱,唱支山歌感谢党,唱呀唱呀唱呀唱呀,十颗星星闪金光。北坝人比学赶帮,遵纪守法把卫生讲,敬老爱幼文明礼貌,少生优育记心上,家家都把十星创。”
 
在上庸镇北坝村文化广场上,74岁的老人魏韬头发花白,在二胡弦音下高声歌唱。魏韬唱得动人,群众听得入迷。
 
“以前,村里的男女老少农闲时节聚在一起不是抽烟喝酒,就是打麻将。创十星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麻将桌,跳起了交际舞,拿起了球拍,舞起了健身操。”魏韬欣慰地说。
 
和魏韬一样,竹山涌现出千千万万个“追星族”。评十星级农户,广大村民是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19年间,竹山全县10万农户中有5.8万户达到“十星级文明农户”标准。通过评星,村民的文明程度大幅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用当地人的话说,“‘十星’标准就是幸福指数”,“幸福在十颗星里、在追星创星的过程里。”广大群众在参与“十星”文明创建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
 
星光,照耀着青山碧水,照亮了40万竹山农民奔向幸福生活的道路。
 
 
 
“追星”改变的生活
 
19年前,竹山人在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创造性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被称之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和“竹山经验”,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
 
19年来,竹山获得7项全国精神文明奖励,其中2次蝉联全国文明县城;一批乡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等殊荣;“十星”文明创建还被评为湖北“荆楚辉煌六十张名片”之一。
 
居民何伦兵:评上信用星 贷款搞养殖
 
竹山县上庸镇北坝居委会红花社区居民何伦兵,去年获评十星级农户。他有一手养殖绝活,通过考察,他发现本地一片宽阔的山场适合养殖业发展,但由于手头资金紧缺,一时难以施展抱负。
 
今年年初,他得知每个获得“信用星”的农户都可在竹山农村商业银行申请到5万元贷款的消息后,申请获得了3万元贷款,建起集饲料调配、种苗孵化、圈内饲养和山场放养等于一体的养殖场,圆了他多年的梦想。
 
现在,他的养殖场存栏种猪达到50多头,种蛋鸡10000多只,预计今年可出栏生猪150多头,土鸡15000多只,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
 
 
 
富翁“顾百万”:带领乡亲们 走上致富路
 
竹山县擂鼓镇烟墩梓村有个“顾百万”,真名叫顾良文,开了几个厂,一提起他,村民都会伸出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致富不忘乡亲的好人。不过,6年前的顾良文不是这个样。
 
“那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顾良文说,2005年的那次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一向感觉良好的生意能人顾良文只得了7颗星,道德星、法纪星、团结星没被评上。“我率先走上小康生活,又爱面子,这等于给我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时村书记找到了他,反映了群众对他的看法:你虽然有钱,但是不愿意帮助他人;为点小事情和别人动粗,还和一些混混赌博……
 
一语惊醒梦中人。自此,不愿跟村里人打交道的顾良文变了。
 
村民叶邦和有腿部残疾,外出务工艰难,生活举步维艰。顾良文主动安排他到石料厂看场子,一年也能挣上1.5万元。村民蔡承秀的丈夫前几年因故遇难,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书记找到了顾良文,顾良文二话不说,直接安排他到拉丝厂做饭,生活有了着落,每月也有千把块钱的收入。
 
几年下来,顾良文的企业安置了烟墩梓村近20名的富余劳力,让这些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走上致富路。
 
竹山县一份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引导农民参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一大批先富起来的村民投身公益事业,致富不忘乡亲,先富带后富,带动周围村民奔上致富路。(记者关前裕 通讯员方荣华 黄治荣 郭迪泽)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