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竹山县双台乡党委转变作风、勤政为民纪实
竹山县双台乡党委在加强思想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活动中,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个中心,为农民当好“三种人”:排忧解难的服务员,富民强乡的引路人和群众利益的维护者,赢得了全乡人民的拥护。
建集镇,扮靓竹山北大门
集镇兴,百业兴。近几年来,该乡借助鲍竹路升级的大好时机,共投资1300余万元,对街道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路面2000平方米,修建排水道820米,建绿地580平方米,栽植风景树3000棵,完成彩砖铺设1500平方米,建起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20平方米的小型游乐场,聘请专职清洁工负责集镇整洁。随着城镇建设规模和档次的不断提升,功能的不断完善,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日渐突出。截止到目前,全乡民营经济发展到130家,实现产值达110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500余户,从业人员达千余人,年边贸交易额达到3000万元。
如今双台乡集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竹山北大门。到目前,全乡共开通程控电话1100部,手机用户近4000户,全乡砖瓦房和小洋楼达到400余栋,每百户中就有62户拥有摩托车,闭路电视覆盖率达到了82%,全乡存款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
修好路,真心为民解忧愁
双台乡版图面积413.7平方公里,分布在三座大山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多年来行路难一直困扰着该乡群众,严重制约着该乡的经济发展。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基础入手,充分利用国家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机遇,紧紧依靠市、县小康工作队的扶持,仅去年一年就通过自筹资金 350万元、争取国家资金320万元的方式,修通了13个村3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今年又开始修建硬化双台至罗家的“双罗路”、水坪至关沟的“水关路”以及出省路南口至陕西白河卡子的“南卡路”,共计42公里,全面打通了双台通往邻近省、市、县及乡镇的经济“断头路”。据党委书记、乡长但果堂介绍,两年来,全乡共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自筹资金700万元,共修通通村水泥路70余公里,使全乡17个村、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在施工过程中,乡、村干部连续奋战6个月,吃住在工地,既当工程监督员又当施工员。老党员孙天喜说:“五十年代的干部又回来了,新农村建设有望了。”
奔小康,赠送致富“脑白金”
双台乡是全市有名的天麻产地,天麻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有市无场,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在培育过程中简单粗放,致使农民效益上不去。鉴于此,该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请来技术顾问,为农民举办多期培训班,发放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使每个农户有一个技术骨干。到目前,全乡基本上户户栽天麻,人人懂技术,使天麻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同时,为顺应市场需求,专门成立了“天麻生产合作社”,指导当地农民产、供、销,打破了数年来天麻“有产品、无分级、无市场、无销路、无效益”的局面。
一度辉煌的烤烟产业,曾经给双台乡带来了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变化,可是由于市场波动、起伏较大,加之连续重茬生产,病害、虫害非常严重,使烟农利益受到损失,使这一“黄金产业”处于萎缩状态。乡党委、政府针对这一现状,果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乡、村干部和烟农骨干户外出学习取经,请专家现场指导,引进新型品种,学习先进栽培方法,加强防虫治病改用新型烘烤技术,使这一富民产业逐渐兴起,仅去年一年,全乡新建新型大烤房37个,栽培面积达1200亩,农民收入达130万元。今年又发展烤烟500亩,可望实现增收80万元。
(赵虎信 汪金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