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写回一封家信,不仅文句不通,且错字别字连篇。如此家信,气得酷爱汉语言文学的父亲疾病发作。
50多岁的常先生家住县门街,儿子目前在就读于武汉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常先生对汉语言文学有特别的偏爱,时常也写些古诗、散文自得其乐。据称,常先生的儿子考进大学的两年多时间里,曾多次被父亲要求用纸、笔书写家信,但儿子只打电话或用手机发短信给家人,有时跟读高中的妹妹在网上用QQ视频聊天、互通电邮。
常先生的儿子告诉家人,通过电脑、手机等先进的通讯手段,几秒钟就把家信“搞定”了,寄一封手书的信,其邮资都可以发几条短信,况且投递过程耗时。对于儿子的说法和做法,常先生很难辩驳,在他看来,拿到儿子从千里之外寄来的手写体家信,那种亲切的感觉将是QQ、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所无法比拟的。
在常先生发了几次脾气后,3月25日,他终于收到了儿子寄来的一封家信。但是,信里充斥着大量的错字别字,还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字母。经询问得知,里面的“偶”就是“我”字,“GGMM”是“哥哥妹妹”的意思。儿子解释说,那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地球人都知道”。
一听此言,常先生气愤不已:“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咋被年轻人弄成了这副模样?”不一会儿,他的心肌疾病就发作了,家人连忙给其服药才化险为夷。(子 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