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杂志社先“礼”后“兵”,春节前就宣布要“咬”2006年的央视春节晚会,昨天结果“出炉”:经过全国广大观众和读者的认真“咬嚼”,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找出28处文字差错。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演员的口误和“你”“您”混用、“的”“地”不分、“哟”“呦”缠夹等一般问题外,可以认定的差错计有28处,平均每10分钟出现1次差错。
“神舟”误为“神州”
播放航天英雄的太空录像,是今年春晚的一个亮点。可惜忙中出错,当费俊龙、聂海胜亮相时,荧屏字幕把费俊龙指为聂海胜,聂海胜指为费俊龙。更明显的差错是,“神舟六号”被误为“神州六号”,这一差错在字幕中一连出现两次。春晚重播时,前一错误已予纠正,后一错误依旧存在。
“火巴”不该是“粑”
今年春晚有较多的比较冷僻的方言词语,“火巴耳朵”便是其中之一,指南方人说的耳朵根子软,引申指怕老婆。央视字幕上节目名称为“火巴耳朵”,台词却全都是“粑耳朵”。粑,音bā,食品名称,和“火巴”字风马牛不相及。
“塌目”如何“敦”
春晚字幕差错,不少和音同音近有关,比如“招呼”误为“招乎”,“搅和”误为“搅合”,在《新说绕口令》中,则把“炖鳎目”误为“敦塌目”。“塌目”是比目鱼的一种,正确的写法应是“鳎目”。“敦塌目”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开普敦”不是国家
春晚中的有些差错属知识性错误,比如把“开普敦”当成了国家。这一差错发生在宣读贺信时,读到中国驻汤加、葡萄牙、牙买加等国大使馆发来贺信,其中有“开普敦”。而“开普敦”是南非的一个港口城市,距离好望角很近,在南非属第二大城市,是不能和汤加、葡萄牙并列的。
“他她它”指代错误
以《“打工”幼儿园》为例,除写字板上“红掌拨清波”误为“红掌拨青波”外,都是代词和语气词错误。如马尚风主任说:“幼儿园他不能这么办啊!”应该用“它”。一个小女孩说杨六郎是“一只羊和六只狼”,另一小女孩说:“他说得不对。”“他”显然应该用“她”。
“骨血”似欠斟酌
当今流行歌曲的歌词往往随心所欲,似通非通,胡乱拼凑。今年春晚的某些歌曲也不例外,《百家姓》便是一例:“百家姓里你姓李我姓张,骨血里淌的都是黄河长江。”这句歌词意思不错,但“骨血”一词似欠斟酌。“骨血”通常指子女后代,虽然有个“血”字,却和血管、血脉、血液并不是一回事。
谜语多为败笔
今年春晚的谜语质量较差,大部分谜作缺乏智慧,缺乏趣味,为了应景,生拉硬扯。“金玉湖中结良缘”猜“日月潭”让人哭笑不得;“出水芙蓉”猜“莲花”味同嚼蜡;“笑声甜甜结硕果”猜“哈密瓜”,观众怀疑制谜者把“哈密瓜”当成了“哈蜜瓜”;“煎饼不在店里做”猜“外滩”,同样也违背了灯谜的游戏规则。这次“咬嚼春晚”没把谜语的问题计入差错,但大家一致认为谜语属一大败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