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用钱给小孩子压岁的风俗,很早就有。时至今日,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的压岁钱是一路走高,过个年孩子收到几十元甚至上百上千元的“压岁钱”已不足为奇了。
长辈们用压岁钱来寄托对晚辈的厚爱、期望,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好不容易有了自由支配的“资产”,不懂用钱之道的孩子们真正是“我的地盘我作主”,或讲吃穿、追求时髦,或泡网吧、逃学厌学,甚至抽烟赌博、染上恶习……这实在有悖发压岁钱的美好初衷。
其实,压岁不必都用钱。据报道,得胜镇中心学校去年在学生放寒假前开展了文明过年活动,倡议家长教育学生过一个安全、文明、节俭的春节。很多家长深受教育,改变以往的过春节给孩子“压岁钱”的做法,变为到邮局征订报刊为孩子压岁。“当孩子们收到长辈送的题有表达新年祝福和期望寄语的崭新书报时,孩子们喜在心头,笑在眉头。(载2月16日《今日竹山》)”A
给孩子“压岁书”、“压岁言”的这一做法,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样做,既能表达出长辈的关爱,也能避免压岁钱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变“钱”为“智”;而且,家长、亲友节间跟孩子提出希望,岂是“钱”能代替的强大激励动力?
春节年年过,压岁钱年年给,但怎么过、怎么给,却能够从中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几句殷切诚恳的“压岁言”,一摞厚重隽永的“压岁书”,都不失为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的高明之举,愿有更多的家长效仿。(儒舜 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