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时存
汉末有一郁林太守陆绩,被罢官之后租一条小船从海上泛舟回家乡姑苏。携带之物除裹腹之食、遮体之衣外,两袖清风,别无长物。因害怕轻巧小船经不起海上波浪之颠簸,有颠覆之危险,于是在起程前带一块巨石放置船上,起稳定船身之作用。到了家乡姑苏以后,将这块镇船巨石弃在城门外,日久埋入土中。直到明朝宏治年间,当地知其内情的史官把这块顽石出土,并修建亭子一座,将顽石供在亭中,并对此顽石起名曰“廉石”。一个人居官清廉,一块顽石也沾了光,一同得到赞美。。
由古及今,忆起当年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东窗事发后,南昌街头掀起一股“铲字风”。想当初能得到胡长清的题字墨宝是何等荣耀,而如今那些曾通过各种渠道,不惜重金购得题字的人一夜之间把曾赞美为上乘的艺术品认为是“毒草”,纷纷斧凿刀砍,不留痕迹。客观地讲书法艺术本身无罪,身为中国书协会员的胡长清的字确实也写得不错,就是因为胡长清本人臭名昭著,使得出自他手的艺术品也难免一劫。或许当初向他求字的人并非欣赏他的书法造诣,而是看中他手中的权力,以及权力的利用价值。但人天生就是艺术家,对曾经渴求的艺术品竟刀斧相向,也并非是对艺术品的憎恨,更多的原因怕是对胡长清嗤之以鼻,以此表明和他划清界限。最冤枉的是那些出自胡长清之手的字,它们若有灵魂和思想,也定会高呼:“我们是无辜的!”
由此想到了交友。即使自己是阳春白雪,一旦摊上和胡长清之流联系在一起,到头来也免不了刀斧之灾。即使是一块顽石,如有幸和陆绩等穷不苟求的廉士扯上关系,兴许能流芳百世。 (作者单位:潘口乡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