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谁与我共樽——甘师民其人其诗
发布时间: 2009-10-1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王素冰

  在故乡纸坊沟的乡亲们眼中,我的老师甘师民,是位亲和蔼可亲的人:虽在县城高等学堂做老师,却没一丝读书人的清高与斯文,一身随意的衣着,一脸平和的微笑,满口家长里短,全无“之乎也者”。只要一回故乡,麦地里,田埂边,不管遇着谁,总要拉着手,依依而语,“尽话桑麻事”。
  老师祖上世代务农,自幼勤奋刻苦,学业优秀。然家境贫困,初中尚未读完,十五岁便被选拔做了“孩子王”,一去四十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路“教”到县一中的讲坛。其授课生动幽默,多有妙语,尤好古文,深为学生爱戴。时至今日,我仍能清晰地忆起,上中学时他为我们讲授《岳阳楼记》、《赤壁怀古》等佳作名篇时的神情。
  老师对我们的影响,远甚于识文断字的层面。他勤奋严谨,平易近人,对古诗文精妙理解,对人情世故的洞达明白,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但我觉得,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阅尽世事、历经艰辛后,仍能在平静生活中显现出的从容淡定、豁达乐观。从文艺殿堂的阳春白雪,到下篱巴人的凡俗生活,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正如他在《卜算子.读逍遥游》词中所道:“少年尊孔丘,求学仕而优。齐家治国平天下,粪土万户侯。坎坷岁月稠,老来羡庄周,淡泊名利洞世事,偏爱《逍遥游》。”
  酒的风神从李白、苏东坡那儿一路传来,流经千百代文人骚客的血脉,传给了老师。但他之于酒,并不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式的豪饮,更不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排遣,而是“把酒乐陶陶”式的快意。他是一位乡间的饮者,或春秋宜人之际,邀三五个乡亲,炒六八碟小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酒酣耳热,于是乎飘飘然,陶陶然,言语间多了些陶渊明、孟浩然,举止间有了魏晋风度,畅谈人生,纵论时事,率性而为,全无羁绊,妙语叠出。此时的老师,“妙处难与君说”。
  大概是践行孔夫子“述而不作”的传统吧,老师的诗词难得一见。及至近来,忽然诗心萌动,把平生所感所悟汇诸笔端,不觉已有百十来首。有诗文,更多词与曲。有洞息世事后的明达:“饱经忧患心暖和,长流泪水眼清明”(《述志》),有平和之中的劝喻讽咏:“华而不实太轻薄,空博众人唱赞歌,唱赞歌,赢了虚名,毁了品格”(《咏石榴》,有读书偶感中的顿悟:“多读《养生主》,人生无从头。”有村风民俗的质朴平实:“山村冬夜太寂寥,围着火炉度长宵,津津乐道封神榜,百听不厌捉放曹,雄鸡一声报天晓”(《村居六首》),当然,更有写饮酒之佳作。或述志,或咏物,或记事,或讽咏,记寻常之事,说平白之话,却能畅和格律,富有诗情,饶有趣味。
  小人物也能活出大境界。人生境界之高下,不在乎地位之高低,财产之多寡,而在于心胸有多阔大,心灵感受到的幸福有多少。读老师其人其诗,更让人明白:人人都在追寻着的幸福,其实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作者单位:县新闻办)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