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越走越远
一
“天设居庸险,乾坤此北门。山川通上郡,形势冠中原。”居庸关雄奇险要,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燕京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它不仅被称为北京西北锁钥,更是长城上的重要关口。
带着对万里长城的向往,我来到了居庸关。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居庸关挟两山之雄,扼两山之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只是眼前的居庸关见不到持枪的兵士,听不见呜呜的号角,更望不到滚滚的狼烟,有的只是盛世的繁华,宽阔的马路,锃亮的汽车,高大的关城,如流的人群……城楼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彩旗招摇,长城随山就势,援峰而上,灰色的城砖,白色的缝线,绵延不绝,密集的人流随之形成人的长城。
来到居庸关之下,谁都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叹长城的雄伟气势!谁都不能不从心底里赞美长城的伟大形象!谁都不能不从心底里涌出一个愿望,那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沿城而上,游人摩肩接踵,形形色色的红男绿女都洋溢着同样的快乐与兴奋,发散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快感。但是,长城消失了,眼前的已经是悠哉游哉的旅游胜地,而不是攻守杀伐的古战场。古老的长城自然还在,低下头来看,新砌的墙砖下那古老的墙基,苍凉的褐灰色似乎透着隐隐的血迹;还有那墙基下的岩石,它们有的在树木的衬托下显得灰败而脆弱,有的却在游人无意的摩蹭下显得洁白、坚硬,触手冰凉----那才是长城的本色和本质。
站在山顶,幽幽的风从头梢、从脸颊、从衣角上掠过,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嘶嘶地透出惬意,满身的燥热随之飘落在长城内外。看关外峰峦起伏,山花烂漫,看关内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这就是长城吗
二
中国人总为长城而自豪,毕竟这是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并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但长城是奇迹吗?!
埃及最早的金字塔是建成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吉札金字塔,那时,古代埃及人已经懂得把坎石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局宛如迷宫,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呢?这至今仍是一个谜。但长城是如何建成的,地球人都知道。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连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大,时间之久远,以及动用人力之众多,堪称世界之最。秦始皇修筑长城,发兵30万,强征民工30万,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死在长城之下,埋骨之处尚不可得,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撞墙而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长城之下,不知埋葬着多少孤魂野鬼;长城之上,也不知挥洒了多少明血暗泪,那一砖一石,都是用森森白骨堆积而成!
长城远没有金字塔的历史悠久,更没有多少智慧的含量,对长城太多的赞美只是来自于我们的自恋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不是什么奇迹,也不是文明的产物,只是野蛮的征象。
长城不是秦始皇的首创。战国期间,楚、齐、燕、魏、赵等国为抵御敌国开始修筑长城,但一一被秦国所灭。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建成万里长城,幻想着子孙万代都做皇帝,没想到的是秦二世就被修筑长城的征夫陈胜、吴广给推翻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明长城长达6350公里,但同样经受不起历史和岁月的消磨。居庸关向来被称为北京西北屏障,但再坚固的城防也有不攻自破的时候。明崇祯17年即1644年的3月,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抵达居庸关,总兵唐通竖起降旗,起义军长驱直入北京城。崇祯皇帝逼迫周皇后自缢,杀死幼女昭仁公主,砍伤长女乐安公主。19日,崇祯除掉皇帝衣冠,无奈吊死煤山。
世事弄人。几天之后,在山海关演出了几乎同样的一幕,不过胜利者却是满族的八旗铁骑。山海关傲立万里长城的东端,依燕山,临渤海,蜿蜒越群山向北延展,关高城重,壁垒森严,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乃“京师屏翰、辽左咽喉”。关外是化外之地的“蛮夷”,关内是秦宫汉月之“中国”。4月12日,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激战过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邀请清军入关参战,李自成败退北京。5月2日,多尔衮由朝阳门跨进北京城,宣告着一个新朝代的来临。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长城上两个最重要的关口都上演了改变历史进程的大剧,而长城除了作为事件背景之外,显得无足轻重。
三
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长城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并恩泽后世吗?在长城的历史上,虽然在抵御敌国时长城屡屡被攻破是不争的事实,但历史上多数统治者却大修长城,秦、汉、金、明修筑的长城都在1万里以上。在他们看来,长城是条分水岭,城内即是“中国”,城外即是“蛮夷”,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天是长城内的天,臣是长城内的民。长城是一个圈,统治者在圈内唯我独尊,他们绝少来到长城上眺望城外的世界,就是思绪偶尔放纵,在长城的城墙上一撞,依然会回到长城和皇城内的世界里。长城已成为围墙,演变为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见证。我想,汉朝时的夜郎国,周遭也一定有长城环绕,而那些把长城倚为屏障的统治者与夜郎国王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倒是那些目光越过长城的皇帝才显示出他们的雄才大略。汉武大帝曾经也大修长城以抵御强悍的匈奴,长城阻挡不住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追求,他们潮水一样一次次地向中原大地发起冲击。此时,刘彻把投向了长城之外。于是,苏武持节向匈奴,把19年的大漠风光熔铸成一段千古传奇,光秃秃的旌节和羊鞭指挥出一曲千古绝唱;于是,张骞西出玉门关,不仅帮助汉武帝大败匈奴,而且开辟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千古留芳。
我国历史唯一不修长城的是唐朝。不修长城的唐朝成就“贞观之治”,呈现出“开元盛世”,建立了一个辉辉煌煌威威武武的大唐帝国。事实上,清朝也不大修长城,清朝的疆域之广是我国历朝历代之最,但是,长城已是内陆之城的清政府在统治后期除了“海防”以外,仍然推行“城防”之策,仍然把长城作为封锁的工具,以致满、蒙等边疆地区边防空虚,使得沙俄、日本等列强乘虚而入。
长城挡不住敌人,海洋何尝又能挡住敌人?清政府设在海边上的一座座炮台不是在持着洋枪洋炮的各式各样的侵略者面前形同虚设吗?我们试想,即使在海洋上建成万里长城,那又如何?即使海洋上可以建成长城,那么天空呢?我们用什么来保卫我们的天空?
长城还是值得欣赏的,毕竟它是地球上跨越时间最久、占据空间最广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坚韧不拔的巨大力量的表现,况且眼前的长城很美观。但无论现在修缮得如何完整和漂亮,我们都得承认,长城只是冷兵器时代的一项并不十分中用的防御性工程,它只能与金戈铁马联系在一起,在呜咽的号角声里显示它存在的意义。今天,让我们手扶城沿,把目光投向海洋投向天空甚至更深更远的地方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