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兵
一个游客到了南京看什么?据朋友介绍,钟山风景必须看,夫子古庙非要去。看了这两个地方,你才算不虚此行。我们初来乍道,只好听他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家人乘车前往钟山。远远望去,钟山像座绿丘,既没有泰山的巍峨,也没有华山的险峻,可对于一马平川的南京城来说,它不失为天然屏障,故几多英雄偏爱这里。现在也许城里过于喧闹,都想到那里去享受大自然宁静的世界,这山就多了几分神秘与自在。历史也好,现在也罢,山还是那座山,人却是今天的人。
不一会儿,车子驶进密林,七弯八拐后,到了钟山南麓。因在“五一”节期间,游人太多,我们只得按要求下车步行。刚几步,忽然听到鼓乐声声,连忙奔到跟前,只见“大明皇帝”令“郑和”下西洋,大军出发前,歌舞阵阵,彩旗飘飘。眼前,我们仿佛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大明盛世。于是就去登明孝陵。幽幽古神道被参天古柏所覆盖,更增添了几分古老与森严。享殿左右多是颓垣断壁,历史的痕迹在岁月中渐渐远去。唯有庭中那株鹅掌楸倒是傲然屹立,翠色欲流,没有一点苍老之态。我采下一片绿叶反复酌量,倒不仅仅因为它是珍稀植物,觉得稀奇,关键在它生于斯长于斯,似乎见证着这里的一切,刻写着时代的变迁。过石桥,登明楼,俯视龙蟠虎踞之地,遥想叱咤风云之人,便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之叹。
迎着骄阳,我们转向梅花山,到处佳木葱茏,浓荫匝地,简直是绿的世界。特别是那大草坪,芳草如茵,好不可爱,我们禁不住上去打几个滚,犹如高兴起来在母亲怀里撒一阵娇。草坪里边是孙权墓,东吴大帝静静地长眠于此。虽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英雄犹在,江山永存。
下午便急着去谒中山陵。博爱坊前花团锦簇,芳香迷人。我们并不流连于此,一口气登上祭堂,步入墓室,伫立默哀。先生疾呼“天下为公”,宣告“三民主义”,一切的一切如在耳边回响。走出祭堂,站在大平台上眺望,六朝古都尽在眼底,高楼大厦在蓝天白云下更显出几分妩媚。伴着夕阳,我们默默地走下钟山。
黄昏时,我又乘地铁到夫子庙,四面八方的人仿佛潮水一般涌进了小巷。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挤到了秦淮河畔。晚晴楼上灯火辉煌,歌厅酒店人影幢幢。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河边照壁上巨大的双龙戏珠灯,彩光闪烁,令人目眩。河中打扮的花花绿绿的小船,在一片嘈杂声中来往穿梭,尽情嬉戏。一漾一漾的碧波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有如一堆堆光彩夺目的珍珠宝石在翻滚。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秦淮作银河。此时真让人忘了自己是徜徉人间,还是巡游天堂。
在朋友的一再催促下,我如梦初醒,朦朦胧胧间过“咸亨酒店”,到了乌衣巷口。窄窄的小巷,高高的围墙,平平的石路,深深的古井,现代的文明与繁华转眼即逝,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酝千年老窖,让你越品味越醇厚,更是一部尘封的日记,令人越读意越深长。
华夏母亲呵,你不仅孕育了风光秀丽的山川,还孕育了悠久灿烂的文化。
因有绝句四首,以记之。
登明孝陵
颓垣断壁记沧桑,
江阔山高拱帝王。
我辈登临多慨叹,
金陵一派好风光。
谒中山陵
森森古木掩山陵,
欲拜英容上顶层。
江北江南春色好,
凭栏笑看日东升。
游秦淮河
夜里秦淮醉复醒,
灯光闪烁堕流星。
花船队队皆歌舞,
游客忙来并未听。
过乌衣巷
小巷高墙隔市尘,
徜徉石路怨凡人。
风来雨去何曾驻,
不若于斯返朴真。 (作者单位:双台乡茅塔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