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乡中心学校 爱心可鉴
我和笔友的相识缘于一个夏日的黄昏,冥冥中没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看清她的容颜,只是在短暂的话语中记住了她那婉若春天般的名子----芳儿。
三年的高中与芳儿无缘,整日与师为伴,与书同行。
然而,志愿的差错,我的理想被现实弄的支离破碎,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正在我欲哭无泪的日子里,一封远方的来信,给予了我无尽的安慰和力量,鼓舞着我从新面对生活。信的落款人是芳儿,这时我才想起那个久违的芳儿,那个夏日的黄昏,一个我曾经帮助过的女孩。
在信中,她告诉我说,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成功于否,都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收获,要正确面对,且记住它都是你成功的基石。她说,她是一个经历过无数苦难的女孩子,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她没有畏缩,并且重新选择了生活,而且现在生活的好好的。在当时,我无法理解她信中的生与死的内涵,以及生活的好好的意义,我只知道此时此刻的我的确需要有一种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她给予了我,我很感激。在信的最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宣泄,深深地感染了我。无形中缩短了我与这为天涯沦落人的距离,成了互诉心曲的笔友。
芳儿的文字功底很深。五千年的横竖撇捺折在她的笔下摆的井井有条,服服贴贴。若行云流水,又象跃动的音符,其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尽显笔端,让我这个八尺男儿另眼相看,甚至有些自愧不如。什么“福兮,祸兮”,“肯尼金,巴赫”等等这些对我十分陌生的字眼和名字时常出现在给我的信中,甚至把对我的思念与牵挂比喻成沙漠中的绿洲,而她是沙漠中的行人。让我回信感到万分吃力。于是在她的鼓舞下,也学着买弄起蹩脚的文字来。学着把一封封“文学信件”投进绿色的邮筒。
以后的日子,便是牵挂的日子。
在来来往往的信件中,我渐渐知悉了这位笔友的内心世界,但却无法知道她的容颜,我想这种纯精神的交往营造的将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于是我就写信告诉她,我有一种想见她的渴望,然而,她的回信让我感到几许失望。说:我并非是一个亭亭玉立,让人心动的女孩。你见到我也许会感到失望,我想还是不见的好,我们这样不是很好吗?不过,别人都说我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我默然,或许她误解了我的意思。此刻的我并非想过多的追求于她的容貌,而是让我心里能有几分塌实,我不知道她的回答是对我的一种考验,还是对自己的一种顾忌,但我相信,远方的笔友决不是一位俗气的灰姑娘。
不多久,一纸通知把我引进大学的校门,我带着芳儿的万分祝福,踏上人生又一个征程。
缘份就这样造就了我和芳儿的情感。在大学的三年里,盼信,收信,收信,回信成了我学习之外的第二主题。也是在这样的主题中,芳儿的眼神,声音,姿态才得以展现在我的脑海。她是那样的晶莹,那样具有灵气。在梦魂萦绕中,她是哈代笔下的苔丝,那样纯洁,漂亮。是牧羊人的女儿,那样勇敢,痴情,象蒙那丽莎,象------,更多的时候她象一本丰厚的书,我是她的读者。
书,终究有其最后的一页。三年的时光全都写在给芳儿的信上。在梦和现实之间,我知道浪漫离我很远。不想再与芳儿在文字的游戏中演绎着坎坷跌宕,想在临毕业前与芳儿见上一面。然而,她以有缘相见拒绝了我。我伤痛,疑惑,难道这就是视感情为生命的芳儿?我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芳儿是如此的傲慢。凭着我对芳儿的理解和感受,冲动的情感象脱疆的野马,驾驭着我,似乎要冲象生命的禁区。终于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里,我见到了她,她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楚楚动人。
她坐在一个平常的轮椅上,手里在写些什么。
我走近,她下意识的抬起头,望着我。
“我是------”我自我介绍地说:“我来看看你”
她有几许慌乱,脸上骤起一道红晕,或许一句“我来看看你”,芳儿眼里盈满了泪水。
我想她只有依靠轮椅走路了,望着她,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她信中“生与死”的内涵和有缘相见的缘由。同时,我为自己的狭隘而感到羞愧,为她的不辛遭遇而感到难过。
我们谈了许多,临别时,她送了我一份礼物,并再三叮嘱我回家再看,我默许。
回到家,打开一看,是一把扇子。我知道她将意味着什么------。
三年来,芳儿给予了我很多,也使我懂的了许多。
自从那次分手后,芳儿一直都没给我写信,我知道或许我的冒昧伤害了她,但我一如既往地给她写信,我知道在信的那头,芳儿也一定惦记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