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龙头 打造名牌
竹山创新体制建设茶叶名县
3月28日,记者在竹山县大观山茶场看到,技术人员正紧张安装制作有机茶、高档茶的“蒸青”脱水冷却联合机。据介绍,这套茶场过去梦寐以求的设备,是在改制后股东们在短暂几天时间内筹资购回的。今春以来,该县茶叶企业投人300万元购回加工机械25台?套?,中高档茶叶和普茶包装50万套。这是该县茶叶企业改制后显现出的生机与活力。
竹山县气候条件、土壤植被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被列为全省重点生态有机茶基地、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去年底,全县茶叶基地面积已达到6.5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的茶场达35家,均为县、乡、村国有或集体所有,由于产权不清、体制不顺、经营不善,多数处于严重亏损或资不抵债状态。
圣水茶场是竹山县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茶叶龙头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几代人的精心打造,“圣水”系列茶叶产品屡获国际国内诸多大奖,但受体制限制,该场拥有金字招牌却很难在规模、产量上实现大的突破,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难以发挥。去年下半年,竹山县精心制订改制方案,县农业局技术干部陈敦桥等人买断身份,斥资570万元整体购买圣水茶场,组建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中,原企业录用的干部和茶场遗属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一次性补偿后,与企业彻底了断关系;企业化管理的17名事业单位编制的技术干部,每人特配了一定的技术股份,实行身份置换,成为自主择业者;以场代村的体制和管理职能移交给当地政府。改制后的圣水茶场有限公司迅速显现出了体制优势:公司不仅在茶园管理、投入上主动、灵活,而且很快推出了中长期发展战略。今年正月初六,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中,该公司正同邻近的永胜茶业公司商谈兼并事宜,并最终达成协议。与陕西相邻的竹坪乡是竹山县西大门,现有新老茶园7000多亩,由于粗放经营效益低下,圣水茶场近日与该乡达成建生产车间,依靠圣水技术和圣水品牌,解决茶农加工销售问题,茶农可以增收20%以上。该乡还计划组织农户扩大基地面积,建成2万亩茶叶大乡,使茶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大泉山茶场是竹山县南部最大的一家茶场,圣水茶场采取租赁经营的办法,全面提高茶园管理和茶叶制作水平,茶场效益明显提高,茶农收入增长1.3倍。
与此同时,竹山县全面推进其它国有集体茶叶企业的改制工作。到去年底,全县茶叶企业已全部实行民营。为支持企业盘大做强,该县今年继续对高标准新建茶园无偿提供种子,对龙头企业添置设施给予10%的奖励,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干部兴办或领办茶叶产业。
为提升茶叶产业科技含量,开发新的产品,去年,该县特聘省内知名茶叶专家担任顾问,多次对全县茶叶产业规划、技术应用进行现场指导。“圣水”等茶叶龙头企业在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上实现大的突破,“圣水”品牌成为全省“十大生态有机茶”,在全省排名由过去的10名以后排进了前4名。
据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县计划今年新建茶叶基地面积1.5万亩,茶叶总面积将达到8万亩,茶叶产量将达到500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带动茶农增收3000万元以上。(郭齐成 方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