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我应邀到擂鼓镇红岩村村支书刘永国家作客,原村主任(刘永国的父亲)刘仕华及其三弟作陪。三杯洒下肚,一席人自然地拉起家常来。
刘永国60有余的父亲刘仕华先打开了话匣:“实话实说,我家永国先是多年在外打工挣钱,也学得不少技术,如今盖起了小洋楼,现在当上了村支书,一心一意带领百姓奔小康,群众有口皆碑,小儿子也盖起小洋楼……”刘永国的叔叔未等到老哥说完,插上一句:“都装上了电话,买了手机和摩托车哩!”
“还有这玩意儿。”刘永国读初二的儿子刘群调皮地用筷子指着大彩电、家庭影院、冰箱和洗衣机说。刘永国的父亲又把话头接过来:“过去进进出出两条腿,如今水泥硬化路面,客车村村通,真是衣、食、住、行样样好啊!”
说着,刘永国的父亲夹了一块红烧肉送到口里,眉头一皱:“咸了!”“怎么,您也不吃咸味菜了?”我诧异地问道。“都什么年代了!”刘永国的叔叔接过我的话头:“穿要讲质量,吃要讲……吃要讲科学、讲营养……”
祖孙三代的欢声笑语,让大家如沐春风。(朱志润 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