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 鸿
在竹山县城市民中,恐怕没几个不知道张洪国和他的明清诊所的。我那小外孙隔三差五地患感冒,成了明清诊所的“常客”,那么,我跟张洪国自然也就成了熟人。
先得声明一下,我下面所说的话,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决没有半点代明清诊所做广告的意思。
张洪国是个农家子弟。早在他念小学的时候,就看到住家跟前的孩子病了,要跑很远很远的路去求医,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拖延治疗,有时候还给病人及家属造成终身遗憾。于是,他便就打定主意--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学医,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洪国高中毕业考取了郧阳医学院,在他以优异成绩拿到毕业证书后,本来是可以去县以上大医院工作的,可他却选择了自主创业,办起了明清诊所,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提到明清诊所,其实就是一个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显然不能跟大医院比,人家有门类齐全的专科,还有各式各样的设备,而区区村级卫生室,除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便只剩下张医生的医术和经验了。
再说村级卫生室的分工也不像大医院那么细,它融门诊、抓药、输液、处置于一室,当医生的必须学会“满盘摸”。用张医生的话说,如果在内、外、妇、儿几科中的某一科你拿不起来,那么,你这个诊所可能就办不下去了。
在村级卫生室上班还得连轴转,不分上下班,也没有节假日。张医生不仅要坐诊,还要行诊。谁家有了病人,一个电话或一个口信,他不论路有多远,无论天气好坏,无论白天黑夜,都必去无疑,并且随叫随到。
我带小外孙去找张医生看病,也是经朋友介绍的。他说张医生擅长儿科,态度又好,收费还低,并且治愈率很高。起初我还将信将疑,可去过几次才知道,还真是名不虚传。按说,他的服务范围是明清村和窑沟村,但这些年来,由于他的操守和医技被人们广泛传颂着,知名度也就越来越高,使得每天来这里就医的不下百人,连周边的溢水、宝丰、竹溪、楼台、双台、文峰、房县等地的病人也都慕名而来。
听一位患者家属对我说,凡是来找张医生看病的人,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尽心尽力,还让病人少花钱。如果条件不允许,他也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尽快带患者到大医院去救治,从不因为自己的一己之利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有一次,一个小伙子从房子上摔下来,当场昏迷不醒。他听说后,便飞奔现场,看到情况不妙,他一边吩咐人打“120”,一边对病人实施急救。从县医院赶来的医生说,要不是张医生及时止住了血,恐怕就……。还有一次,诊所接受一名在工地上干活中暑晕倒的老人,看到病人大小便失禁,又脏又臭,张医生却一点也不嫌弃,他先给病人擦洗干净,然后又找来干净的衣裳给病人换上,经过急救使病人转危为安,病人家属十分感激。
这桩桩件件,举不胜举。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我又带小外孙去打吊瓶,发现明清诊所已由路里迁到了路外,大门口挂出了“城关镇明清村中心卫生室”的招牌。走近一看,真是鸟枪换炮了。现在的明清诊所,青瓦红硫白墙,到处干净整洁,室内电视、空调、热水器,洗手间一应俱全。六间屋子一字排开,依次是药房、诊断室、治疗室和病房,布局合理,井井有条。张医生不无得意地告诉我说:这房子的装修和室内的摆设,都是严格按照村级卫生室达标规范建设的,所以才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苦、累、怨留给自己,把乐、安、康送给病人。”这就是张医生职业操守的“座右铭”。它见证了他的医疗事业,诠释了他的医学精魂。如今的张医生虽已人到中年,却依然显得那么年轻,那么精神,因为他有一颗博爱的心。在患者的心目中,他是最慈爱的医生,也是最值得尊敬的朋友,更是最值得信赖的心理良师。十七年的从医历程,他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辛劳解除着患者的病痛,以一颗火热而执着的心浇灌着杏林的这方热土。
我知道,他不会陶醉于过去,也不会满足于现在,他引领他的明清诊所正信心百倍地面向未来!
(作者单位: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