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历二月十五,是叔叔、婶婶乔迁新禧的日子。那天,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宾客齐聚,烟花绽放,叔叔和婶婶脸上也乐开了花,逢人就说,现在的政策真好,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感谢政府的“精准扶贫、集中安置”工程圆了我们的新居梦。
叔叔邵运略生于1935年,今年八十有三。婶婶王桂芬生于1933年,已是85岁高龄。他们一辈子没有儿女,现在享受“五保”福利政策,俩老相互搀扶,相依为命了大半生,一直住在竹山县擂鼓镇护驾佑城村五组。该组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资源贫乏,经济落后,他们大半辈子都无力建起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挤在两间不足5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瓦房里。那两间瓦房又矮又小,每逢下雨,有如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述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加上小屋四周出水沟与屋内地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地面常年渗水潮湿,婶婶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看着左邻右舍都住上了明亮的新房,叔叔和婶婶心里沉甸甸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二老心灰意冷之时,“扶贫攻坚、集中安置”工程来了。2017年初,护驾佑城社区书记何艳陪同县计卫局和擂鼓镇扶贫干部到叔叔、婶婶家调查走访,确认他们为精准扶贫对象,符合集中安置工程集中搬迁安置条件,决定给他们分配一套50平方米的安置房。新房坐落在护驾社区佑城村二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单元两层徽式小洋楼。新房离以前住的佑城村五组三公里,紧挨省道不到1000米,离擂鼓镇政府1500米。现在的新居,坐西朝东,交通畅通,购物方便,就医便利。叔叔他们住在一楼,一室两厅一厨一卫,房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用叔叔、婶婶的话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年正月我利用放假时间在老家呆了十几天,帮叔叔婶婶装修新房,买家俱,安装电器,打扫卫生。按照二老的意愿,家里添置了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现代化家用电器。
端午节放假,带着爱人一起回去看望叔叔婶婶,发现叔叔的腰杆变直了,婶婶面部也红润了,而且丢下了拐杖,走路利索了,看到二老生活好了,我们也就放心了。
叔叔和婶婶虽然是“五保户”,但他们等到了好政策,遇到了好时光。他们经常说:“现在生活这么好了,怎么舍得离去哟,我们还有再活几十年”。(邵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