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93年,竹山在全国率先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4年后,竹山县委借鉴“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创建经验,开展“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并且15年设星评星不间断,15年创星争星不停息。“十星级党员”争创正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党内文化,滋养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楼阳生对此作法作出重要批示。一个党建活动载体,缘何能15年生机勃勃?前不久,记者来到竹山,一探究竟。
15年坚守,群星耀竹山
党员生活杂志记者 安翔勇 通讯员 梁晓虎 魏文勇
“山上喜鹊爱树林啦,河里鱼儿爱水深!人民爱的是共产党呀,党员爱的是十颗星!十星闪闪照我行……”这是竹山县宝丰镇退休干部王义富创作并广为传唱的十星级党员争创歌。
在竹山,“十星党员”争创正成为时代符号和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这里的党员、群众,如竹山的青山碧水般生机盎然。
与时俱进设“星”
——彰显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在竹山的乡镇街道、社区村组、机关企业,记者每到一处,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醍目的十星级党员创星评星公示。党员形象、评星情况一目了然。竹山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发的《“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操作手册》分农村、机关、企业,对十星党员创建内容、标准、评选程序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斌向记者介绍说,竹山从1997年开始启动“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先后经历了试点推广、规范完善、继承创新三个阶段,脱贫致富奔小康、保持党员先进性、争当跨越发展先锋等成为不同时期的争创主题。
“十颗星就是十盏灯,为党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介绍说,“‘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15年生生不息的关键,就是始终把党员的先进性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用具体可感的细化标准,让党员始终学有目标、干有方向!”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多年来,竹山县委不断探索和总结“十星级党员”创建活动的运行规律,并不断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竹山县情拟定十星标准。比如,对“十星级党员”分机关、农村、企事业单位三个层次设“星”。三个层次都有共性的“星”,如“信念星、法纪星、道德星”,同时又充分体现个性,如对农民党员设有“致富星、信用星、新风星、生态星、计生星”;对企业党员设有“技能星、奉献星、创业星、环保星”;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设有“敬业星、绩效星、学习星、创新星、服务星”。而在各支部内部,又根据党员年龄、能力、素质不同,对创星要求各有侧重。“人人有星创、个个可争星。”这种切合党员实际的设星标准,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创星热情。
“十星浇开文明花,文明花开结硕果。硕果香甜勿沉醉,续创十星花常开。”这是竹山县检察院领导给获评“十星级党员”检察官的赠言。该院以星级党员创建为基础,开展了“十星级服务型政法机关”、“十星级干警”等系列创建活动。
从农村扩大到城镇,由农民党员延伸到城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15年的不间断探索,全方位、立体型、多层次的“十星级党员”创建活动正在竹山蓬勃开展。
公开公正评“星”
——搭建党员真正受教育的平台
“每一次评星定级,就是一次接受再教育的过程,让人脸红、心跳、头冒汗。”谈到十星级党员如何评,年年组织并参与支部党员评星的王义富打开了话匣子,“同样是党员,同在一个村,自己比别人差些,脸上咋挂得住!”
在溢水镇东川村,记者看到了几大本厚厚的党员评星测评表,包括党员自评、党员互评、支部审评等具体情况,一人一表,一人一档,特别是专设了一个未得星原因,每个人的不足之处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村支部书记李茂林介绍说:“评选向来都是硬碰硬、实打实。每个党员,哪颗星评得上要有依据,评不上,也要有充分的理由。以生态星为例,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房前屋后卫生整洁。有了这些个硬杠杠,评出来的结果党员服气、群众认可。”
记者了解到,党员评星严格执行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部评定、结果公示程序。每个党员每颗星所得星数相加除以参评人数,得出平均星数,等于或高于80%方可得到该星,各支部对党员得星情况审定后进行公示,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方可授予星级。
“这种评选让人压力大,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好坏群众一看星儿就知道了,星少丢人啊。”谈起“十星级党员”的评选,竹山县得胜镇石底村农民党员娄勇不无感慨。几年前,正是毛头青年的娄勇参加了村里的“十星级党员”评选,最终因为家境贫穷,没能得到“致富星”。此后,他怀揣着激情与梦想,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列车。经过6年打拼,他在上海挣到了第一桶金后,回到家乡投资20万元开起了建材商铺,承包流转了500多亩茶园。在不久前的新一轮“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中,娄勇以高票当选“十星级党员”。
对于上庸镇南坝村魏远斌来说,他感到最不好意思的就是自己没评上十星。因为今年年初,家里出现了亲属与人打架的事儿,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主动拿掉了自己的科教星。
奖惩激励创“星”
——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是严格评星,另一方面是相应的奖惩激励。竹山县委出台了明确的激励机制:对评定为“十星级党员”的可享受表彰奖励、培训减免费用、优先列入重点扶持对象等优惠;对评定为“八星级”、“九星级”的党员,享受优先提供政策项目、信合贷款、科技培训等优惠;对“七星级”以下的党员,则采取组织谈话、限期整改、结对帮扶等措施帮助其整改提高。
“让做得好的有面子,让表现差的挨板子。”这种实实在在的奖惩激励,激发了党员的热情,以“星多为荣、星少为耻,争星为荣、丢星为耻”的创先争优氛围正在竹山广大党员中愈加浓厚。
在“十星级文明农户”发祥地——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农民党员张世安是村里党员群众公认的“十星级党员”,被冠以“最美党员”的称号。今年50出头的张世安为人正直,又是一个“热心肠”。平时街坊邻居有啥矛盾总是找他调解。去年的一天,有两兄弟因宅基地引发纠纷,差点动起了刀子,是张世安及时赶到现场,帮助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今年罗家坡村组建农民艺术团,张世安又是带头参加,秧歌队、腰鼓队、彩船队、花篮队等排练演出现场,总少不了张世安忙碌的身影。经常面对这些“义务活儿”,也耽误张世安不少工夫。可他却说:“大家都在争十星,哪个愿意当后进?虽然我是一农民党员,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可以的!”
“无声润物三春雨。”“十星党员”创建活动催生出一大批像张世安一样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的党员。据统计,目前该县1.6万名党员参与“十星级党员”创建活动,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0%以上,党员结对帮扶3.5万多户,办好事5万多件,受益群众达8万多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激发党员争“星”热情的同时,着力提升创“星”能力。今年4月,竹山县启动了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电脑操作、汽车驾驶、餐饮加工、机械修理、实用技术等培训,力争用3年时间,让每位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目前,全县已开办了电脑操作、汽车驾驶和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80多期,培训6000多人次。
连续15年的“十星级”党员争创,为竹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如今的竹山,记者所到之处,看到是以总装机51万千瓦的潘口水电站为代表的水电建设的火热场景,是县内移民安置点移民在村民休闲广场翩翩起舞的身影,是竹房城镇带那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特色民居……一个崭新的竹山正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跨越前进。
后记:在竹山采访时,记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15年来,竹山县委书记换了6任,但“十星级”党员创建活动缘何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切都缘于县委始终坚持把符合实际、注重实效、务求实用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始终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并且各类党建创新名目繁多、形式各异的今天,竹山的创新观更值得学习、借鉴和倡导。
责任编辑 刘娅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