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论语》心得:孔子家教讲究“度”
发布时间: 2008-03-0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不纵不溺:孔子家教讲究“度”
沈贤洋 朱士泉

  孔子的儿子伯鱼也同孔子的其他弟子一样,都受业于孔子。伯鱼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因为老师就是他的父亲。依据常理,孔子该要给儿子开点小灶,传点秘笈。孔子的学生陈亢对此颇有质疑,一次,他就问伯鱼:“你应该有与我们不同的教育吧?”伯鱼很是果断地说,没有。陈亢再三追问,伯鱼想了想说,如果说有,仅有两次。一次,父亲站在庭院里,我从他面前经过,他问我,学了《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下来后,我就去攻读《诗》。又一次,他问我学了“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下来后,我就去学习礼,仅此而已。
  孔子对儿子没有特别的教育措施,并非因为他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孔子也很爱伯鱼,《论语》中记载,学生颜渊死后,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去给颜渊买一个外椁,孔子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说道:“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论语·先进》)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爱他的弟子,也爱自己的儿子。他对儿子的教育很是把握了一个度,既不放纵,也不溺爱。孔子向来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我们知道,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历代文献,生活实践,对别人的忠心以及交际中的信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他三番五次地强调要学诗学礼,“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他认为,不学习《周南》《召南》,就像人面壁而立,会什么也看不见,寸步难行。(“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孔子并没有给儿子伯鱼加班加点的搞家教,手把手的做指导,也未曾要把伯鱼培养成一个像他那样的“圣人”,他只是把朴素而简单的道理告诉给他就行了,至于伯鱼能领悟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他并没过多的追问和督促。难怪陈亢也不禁感慨道,听了伯鱼的事,他懂得了“君子其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的道理。看来,孔子的家教是顺应了人自然成长的天性,有管理有教育,但不是过多地溺爱,也决不是疏而不教,纵而不管。由此想到了唐代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
  郭橐驼是种树的行家里手。他所种的树成活率高,移植也没有不活的。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当别人问及他经验时,他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不害其长而已。”郭橐驼并不像其他种树人一样,他是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合理的帮助树木生长。而别人则是爱之太深,忧之过分,时不时的刮开树皮看看死了没有;摇摇树干看看是否结实。结果,在自己的瞎拨弄下,树岂能生长?教育犹种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过多的溺爱,过分的关照,也不看对象适不适合,恨不得儿女是个大容器,什么都东西都一下子全吞下,合不合理的要求一概满足,结果畸形要求导致了子女的“霸气”“王气”“娇气”“痞气”的大量滋生,孩子的一点自然天性也被泯灭得一干二净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对其子女的娇生惯养,使得很多孩子渐渐缺失了应有的生活技能。笼中的鸟,一旦飞出牢笼,说不准就丧失了寻食的本领;温室的花,一朝见了阳光,或许承受不了太阳的照耀而枯萎。看来,家教也是如此,应保持适当距离,不纵不放,爱而有度。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