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道禄
土家族的“哭嫁”
1999年元月20日凌晨6时,天刚蒙蒙亮,我告别妻子和还在睡梦中的女儿,背上行装,独自赶到三堰汽车站,搭乘早上7点十堰开往神农架松柏镇的班车。
我独自走进神农架,寻找的第一个人就是胡崇峻。
胡崇峻是我的老朋友,他是汉民族史诗《黑暗传》的发现者和搜集整理者,被誉为“中国的荷马”,在神农架林区群艺馆工作。当时老胡独自一人正在家里看书,一见是我非常热情,忙着倒茶递烟。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天天陪着我,给我讲神农架的故事,或者陪我下乡采风。
听说石磨有一对新人结婚,乡里安排文化站小向陪同我和老胡前往。新郎家住在一座山顶上,山很大坡很陡,我们沿着一条崎岖山路上山,累得满头大汗,用了3个多小时才爬上山顶。
按照当地习俗,去的时候我们买了鞭炮,并封了贺礼。
新郎家里很热闹,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人。我在那里拍摄了“哭嫁”、“十姊妹十兄弟”。
“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殊婚嫁形式,土家族姑娘出嫁时边哭边唱,亲友陪伴应和,歌声此起彼伏,感情氛围极为浓郁;所谓“十姊妹十兄弟”,即新娘在出嫁前,设席请来相好的9个姐妹,围桌而坐,饮酒叙情,叫“十姊妹”。姐妹之间相处多年,但明朝就要分离,难分难舍之情自不待言,唱到伤心动情处,常常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感人。男方也要请9个未婚男子饮酒唱歌,叫“陪十兄弟”。
风雨大阳坡
我和老胡在石磨拍“哭嫁”的当天晚上下起雨来。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小向又陪同我们冒雨赶往大阳坡去拍摄抬花轿。
雨越下越大,到下午仍然没有停歇的意思。我们还是早晨吃的饭,此时已是下午6时,大家感到又累又饿。于是我们商议找个地方躲一躲雨,吃点东西再走。
要在神农架大山中寻找到一户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好不容易在山凹中找到一户人家,这家主人是一位小伙子,姓雷,才24岁,父母双亡,3个姐姐都已出嫁,家中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听说我们没有吃饭,马上生火淘米为我们做饭。正在这时,外面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时间持续了近半个小时。6点半左右,风停了,雨住了,雾散了。站在小雷家门口,我们清晰地看到对面山上奇峰林立,直插云霄。小雷告诉我们,这就是神农架著名景点“三十六把刀”。刚才山下下雨,山顶上竟然下了一场大雪,三十六座山峰银装素裹,犹如三十六把尖刀,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闪,呈现出“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壮观景象,使我大开眼界。
大阳坡村就在“三十六把刀”脚下,吃过饭后,我们与小雷告别继续赶路,晚上7:30赶到乡干部樊孝成家住宿。
次日一早,我想上山去拍摄“三十六把刀”,怎奈昨日走了一天山路,两条腿疼痛异常,连走路都感到非常困难,只好作罢。上午,小樊带我们去拍抬花轿。村头早已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新娘被扶上花轿后,只听唢呐声声,鞭炮齐鸣,一顶花轿穿过人群,轿夫们齐声呐喊:
“前头一个坡,后头慢慢梭,前头之之拐,后头慢慢摆……”
前头喊,后面的人随声附和,一唱一和,场面十分热闹。
拍完抬花轿,我们从大阳坡返回。昨天赶到大阳坡已经天黑,今日路过村寨时,我意外发现这里许多人家大门正中挂有吞口,其状似人非人,似虎非虎。老胡告诉我,说这吞口的形象就是驱赶邪恶之神钟馗,挂上它,可镇凶神恶煞,保全家平安。挂吞口是神农架的一种古老民俗,老胡曾陪我到松柏、阳日湾和盘水寻找过,但是如今在那些地方已经见不到了,不想在大阳坡见到,无疑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我和老胡在这一带活动了8天,拍摄了哭丧、跳丧、堂戏、皮影戏和挂吞口等许许多多珍贵镜头。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神农架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正在一天天消亡,这些照片将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而显得弥足珍贵。
欢乐的薅草锣鼓
1999年夏天,已拥有一台自己的吉普车,并且自己学会了开车的我第二次驾车前往神农架。
7月18日,我在胡崇峻、张运林、向长春等朋友的陪同下,游览了武山湖和黄龙洞,正准备前往月亮洞,不想张金星听说我来了,于前一天下午赶到武山湖来找我,这一下可热闹了,5个人把我那辆破吉普车塞得满满的,我们从阳日镇出发,浩浩荡荡向月亮洞进发。
从阳日镇到月亮洞,有一条为拉运矿石而修建的盘山公路,这条路我从来没有走过,加上我学会开车才两个月时间,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好在这条路上汽车少,吉普车爬上山顶后,在崎岖的山道上左盘右拐,进入一片深山峡谷,一个多小时后便走到了公路尽头,站在这里就能看到对面山上的月亮洞了。我们把汽车停靠在公路边,然后弃车步行赶往月亮洞。
这一片深山峡谷,山势险峻,林木繁茂,风景幽美。我们穿行在山间小道上,一路上树木苍翠,花草芬芳,确有如临仙境之感。正在这时,对面山坡上传来一阵锣鼓声和歌声:
早上来时雾沉沉,
只听锣鼓不见人,
双手拨开云和雾,
一阵锣鼓一层人。
……
锣鼓声和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荡。老胡告诉我,这是神农架的薅草锣鼓。神农架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农忙时节历来有换工互助的习俗,大家自动汇聚起来,一家家轮流薅种。劳动时,两名艺人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歌,人们和着歌声和锣鼓的节拍劳作,既快乐又提高工效。薅草锣鼓是一种古老的田歌形式,如今在大部分地方已经消亡,不想今日在此地遇上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一路小跑赶到对面山坡,在一片苞谷地里拍摄到了这一珍贵镜头。
老胡和张运林跟这里的山民很熟,中午我们赶到武山村村主任家吃饭。吃完饭后,村主任安排他三哥陪我们到月亮洞去。下午4时半,我们一行爬上了山顶。
山顶上,只见一座陡壁石崖横亘在面前,石崖中有一个巨大的山洞穿山而过,形似一弯月亮。在“月亮”的对面,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有一石包面对“月亮”,似犀牛相望,这就是神农架的著名景观——犀牛望月。
到达月亮洞以后,我选择好拍摄位置,想等到太阳西下时再拍照。因为这一时段光线柔和,色温低,容易表现物体的层次和质感,色彩饱和,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天公不作美,太阳躲进了云层,不一会儿乌云密布,似要下雨。我只好收起相机,跟着老胡他们下山,准备明天早上再来拍摄月亮洞。
你方唱罢我登场
武山村坐落在月亮洞山下一块狭窄的平地上,是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山村。在神农架大都是单家独户,居住分散,因此这个山村算是一个大山村了。
老胡和张运林他们跟村上的刘会计很熟,于是我们当天晚上便到刘会计家住宿。刘会计见到我们非常热情,晚上炒了十几个菜盛情招待。眼下正是薅苞谷头道草的农忙季节,刘会计明天一早还要去参加薅草锣鼓,因此他陪我们喝了一会酒,把我们的住宿安排好以后便休息去了。我们一行5人,越喝兴致越高,大家一边喝着当地自产的苞谷酒,一边说着山里的轶闻趣事,喝到高兴时,竟然唱起歌来。张运林首先唱道:
打扫堂前起歌头,
哪位歌师先开口?
香烟袅袅缈悠悠,
敲起龙凤鼓,
打起青铜锣,
一拜师来二访友。
……
我是通过胡崇峻认识张运林的,相识才半年时间,我真没有想到,张运林的歌唱得这么好,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自从我走进神农架,结识了但汉民、胡崇峻等一批文化人之后,我发现,神农架真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这里不仅保存着完好的文化生态,而且在这种文化生态的熏陶和影响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人,只是他们没有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只要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
张运林唱的是《黑暗传》的歌头,他刚刚唱罢,胡崇峻跟着和了起来:
开了歌头莫住声,
要唱古往与来今。
或唱天文与地理,
或唱日月并五星。
或唱昆仑与五岳,
或唱开天辟地人。
或唱稀奇并古怪,
或唱黑暗与混沌。
……
张金星见张运林和老胡一唱一和,自是不甘落后。老张是山西人,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山西民歌《走西口》:
正月娶过汝,
二月走西口,
舍不得妹妹呀,
哥哥实在难留。
……
酒桌上,唯有向长春和我不会唱歌,按照当地规矩,不会唱歌就要罚酒,因此我俩只有罚酒的份了。
月亮洞惊魂
老胡陪我下乡采风,常住在老乡家里。神农架山大人稀,大都是单家独户,因此在老乡家投宿也是一件让人忐忑不安的事情。进神农架时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外地人路经神农架,晚上投宿在一山民家。第二天天麻麻亮,只听磨刀霍霍,两个外地人惊醒过来。磨刀声停了,只听外屋房东在悄悄说话,男人问那女人:“是杀那个肥的,还是杀那个瘦的?”女人说:“杀那个肥的。”两个外地人一听,大惊失色,以为大祸临头,却又无路可逃,两人只好悄悄地钻到床下面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只听外屋房东开始捉鸡,接着传来杀鸡的鸡叫声,两个外地人才终于明白过来,原来房东天还没亮磨刀,是为了杀鸡来招待他们。山里人如此热情好客,却不想让两个外地人虚惊了一场。
在拍摄神农架的3年期间,我虽然没有遇到这等事,但月亮洞之行的遭遇仍让我后怕。
那天,我们一行5人在刘会计家整整闹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凌晨,天刚蒙蒙亮,我就从床上爬起来,准备上山去拍摄月亮洞。老胡他们还在睡觉,为了不影响他们休息,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并轻轻地把房门带上。
这是一幢古老的四合院,我走到院子里,打开外面的大门一看,只见各家各户的门口都睡着一只看门狗,一字排开,大约有十几只,它们俨然像一支“卫队”,忠诚地守护着小山村的平安。我一看这架势,心里感到有几分紧张,但还是摸着黑企图从它们中间绕过去,不想我刚一出门,就有两只狗尖叫着扑了上来,我顿时吓得落荒而逃。我一跑,这两只狗便追了上来。我顺手从地上拾起一根棍子想吓唬它们,不想村子里其它的狗闻声全都赶了过来,十几只狗把我团团围住,其中有一只狗已冲上来咬住了我的裤腿。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一位老乡闻声赶了过来,他厉声喝退了这一群狗子,才帮我解了围。此时我已吓得脸色惨白,头上的冷汗一个劲地往下滚,坐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直到天亮时张金星起来找我,我才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和他一起结伴上山,去拍摄月亮洞。
月亮洞之行我差点被狗咬伤,这只是这次旅途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其实,我这几天非常快乐,不仅意外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民俗和风光照片,而且结交了一批肝胆相照的朋友,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