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染绿”童谣,还孩子快乐的童年
发布时间: 2010-06-1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操场上,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时而像在背诵古诗,时而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时而发出一阵哄笑。突然,小张揉着红红的眼睛,从孩子中间挤出来,向我走来,委屈地说:“老师,他们说我是‘总经理’。”
    “说你总经理不好吗?你干嘛流泪?”我不解地问。
    “他们说的‘总经理’就是在公厕收费的。”小张委屈地说。
    孩子们见小张来告状,嬉笑着散开了。
    时下,“灰色童谣”在校园异常流行,随便拉上一个孩子都能一口气说上好几个。如上文中的“总经理”,还有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太阳当空照,天天不起早,日日不洗脚,要问为什么,蚊子不叮,臭虫不咬”之类,无非就是另类杂耍。
    细察这些“灰色童谣”,多为孩子们的嬉戏之作,或嘲讽、或自嘲、或宣泄,有的趁韵而唱,自娱自乐,无害也无益;有的改编自唐诗宋词或流行歌曲,传递着内心的“烦、闷、累”;有的则意蕴色情暴力,低俗下流,听来可怕……总体看来,多数童谣唱的是熟悉的内容,用的是熟悉的形式,或自编自唱以至口耳相传,“好玩、搞笑、流行、时髦”是其动因,也是其形式。
    从“灰色童谣”的流行,可以看出儿童是需要童谣滋养的。可以说,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方式,具备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体贴心灵、滋养品性的作用。当代儿童理应拥有充溢着时代气息的童谣。而“灰色童谣”的盛行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自有其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特点之处,充当着孩子枯燥单调生活的调味剂;一方面又是电视、网络、手机短信、不良刊物、成人道德世界及优秀童谣短缺等综合因素影响的产物。
    也许正因为童谣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才被一些“好事之徒”利用,特意改编成一些易记、易传播、不健康的“灰色童谣”。这些“灰色童谣”传播速度之快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不亚于“非典”的传播。这让关心孩子成长的有识之士担忧,让老师们担忧,让父母们担忧。      
    “灰色童谣”反映了不良习气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宜疏不宜堵,简单地对待,甚至粗暴地禁止,都于事无补。
    因此,我们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
    首先,这些“灰色童谣”的传播者无非是一些中小学生,而且以男生居多。既然范围圈定,大都是学校里的学生,就可以借助学校力量,利用品德课、会议课、活动课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到“灰色童谣”在趣味性这件外套的包装下,里面的内容往往是不健康的,是低级趣味的,有的甚至是黄色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他们不愿做“灰色童谣”的传播者。
    其次,文化部门应净化文化市场,斩断“灰色童谣”的来源。严禁含有“灰色童谣”的口袋书出版、销售,严禁网络、短信传播此类“灰色童谣”,还孩子们成长的晴朗天空。
     再次,为师者、为父母者都应发挥“导”的作用。诚然,在童谣与散文、诗歌、小说之间有一段漫长的距离。不过,我们可以用童话、故事,乃至一些科学读物来过渡,引导他们读一些好书,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最后,向作家们呼吁,既然孩子热爱童谣,不妨给他们创作一些健康的、活泼的童谣,让他们在游戏时、闲暇时吟唱。让伴随着孩子长大的童谣有动人的情景,有感人的故事,有丰富的知识,有欢乐,有真、善、美,让童谣伴随着孩子度过欢乐的童年。                           (向继华)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