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但他却用自己的朴实与坚强影响着他的儿子,让儿子像他一样执着于平凡的人生追求。
历经风雨阴晴,走过春夏秋冬;从日头东升到斜阳西下,人间的风风雨雨,生活的坎坎坷坷交汇在一起,将那首永不疲倦的歌谣一直奏响在我的耳际。
这里只有一片空阔的旷野,一方贫瘠的黄土,大山的脚下不变的风景是父亲那晃动着的不知疲倦的背影。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父亲总是用山里人独有的唱腔在不断变奏着一首动人的山村歌谣。
小时候,因为太调皮总是不敢面对父亲严厉的面容,可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对我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以致于我天天跟随其左右,因为我觉得在他的身边总有好多好多有趣儿的事。听母亲说那年头我们村正搞建设,我时常看见父亲和一些人在一起抬石头,那个场面还真能用热火朝天来形容,父亲他们赤日炎炎之下汗流满面还一个劲儿地“吭哟”“吭哟”,而我却觉得特别得好玩儿。每到工人们将石头抬至工地,马上就有人亲切地称父亲为师傅,并随手递过被他们称作砌刀的玩艺儿,父亲接下来便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逢此时我总是乐得笑呵呵,模仿一番自不必说。幼稚的心灵中也随之萌发出一种奇怪的念头,长大后我一定也要当个能干的师傅。听母亲说早些年我们村里读书人少,但父亲却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他念过私塾,理所当然是村里的知识分子了。依稀记得在童年的那段日子里父亲一放下手里的活计,总会有人来找他写结婚申请,建房证明什么的,而父亲即使再累也仍然是有求必应。更为有趣的是父亲还精通一门绝活儿,那玩艺儿像个四方牌,上面有很多圆圆的珠子,手指一拔哗哗响,什么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只一念便立刻账目分明,也正是凭着这一身绝活儿父亲撑起了我们这个拥有五个兄弟姐妹的七口之家。
岁月匆匆带走我幼稚的年华。我步入学堂,告别了父亲身边那许许多多的新鲜事儿,父亲也远离我走进那片属于男人的世界。只依稀记得父亲总是在把我送到学校后便乘上不知道通向何方的客车,一去便是一月半载,听邻居说他是为了挣钱供养几个宝贝儿子上大学。只要有饭吃就够了,干嘛自讨苦吃,每次回家就会听到有人在劝说妈妈,听得多了我也曾想,何必苦心求学,也免父母为我们操心。偶然的一次放学回家,我突然见到了父亲,看到了他那黄黑消瘦的面容,内心不由为之一震。后来听妈妈说,父亲在外因劳累过度,体力不支回家休息已经好几天了。此刻,我心为之寒颤,欲语又止,眼角却有种涩涩的感觉。第二日刚起床就听母亲说父亲又去赶乘远方的客车了。
光阴荏苒,我走进了大学的校园,不久又踏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瞑瞑之中我觉得父亲他老人家也应该歇歇了,可父亲尽管日益年迈,无力在外奔波,但他却一刻也不肯闲着,而是将余挥洒在了那儿亩贫瘠的稻田上,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有几次,我试图为他挑几分重担,可总是力弱难支。目视颗颗闪亮的汗珠映亮老人家的额角,我不禁顿悟:父亲是在用他一生的勤劳和坚定影响着我,让我也做一个像他那样执着于平凡事业的普通人。
日月如初,青山依旧……(朱春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