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外 婆
发布时间: 2008-01-0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欣  鸿

  母亲是外婆的独生女,父亲是外婆的上门招,也许是外婆出于维护其“养女当儿”的尊严,从我呀呀学语开始,他便教我喊她“奶奶”,而不让我叫她“外婆”。
  外婆没进过学堂,不识得文化,但她知书达理,精明能干,在家乡十里八村赫赫有名。
外婆的大半生是在大山沟里度过的,她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但她凭着本能的睿智和胆略,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演绎出许多有趣有味的神话……

“三个姓氏”的由来

  自我记事以来,家里就由外婆当家。不仅全家的衣食住行由她安排,而且连我们兄弟姊妹的姓氏也要由她掌管。
  我们8个兄弟姊妹都出生在还没有计划生育概念的年代,现在也都早已成家。可要问起我们的姓氏来,《百家姓》里我们占了三个。如果不看长相,不听口音,不知底细,谁也不会相信我们是同一父母所生。
  我父亲原本姓徐,后随养父改为姓周。按理讲,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起码应该随父姓徐,可外婆硬是让我随母姓谢。随后的20多年,弟弟妹妹相继出世,她都同样以这种方式一个个地安排他们的姓氏,从而导致我们兄弟姊妹这辈子姓氏不能统一。
记得我在上初中的一天,班主任说我姓谢不对,应改姓徐。我小心翼翼地回去与外婆商量,可她先是大喊“改姓就给我滚蛋!”然后就是一个礼拜不再理我,从此我没敢再向她提起改姓的事儿。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我为人之父以后,外婆突然改变了思维,她在不少场合下说“姓氏不过是人的符号而已,跟谁姓、姓什么并不重要”。从此,我们兄弟姊妹的儿女们便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归宗姓“徐”了。

义务调解员

  我外婆在家里虽然至高无上,但她对邻里乡亲却有一副菩萨心肠。她在家乡住了多少年,也就为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不和有多少年。
  有一次,一向和睦的两个邻居家的孩子打架,双方父母本应各管各的孩子,可他们“胳膊肘往里拐”,都为自己的孩子仗势,从而使邻居矛盾火上浇油。外婆知道后,她跑前跑后说和,终于使他们矛盾化解,和好如初。
还有一次,一个家庭由于婆媳不和而闹着分家。外婆先是说服媳妇要孝敬公婆,然后又开导公婆莫和晚辈一般见识。媳妇和婆婆都认为我外婆说的话有理,自那以后,也就不再提出分家了。

决定我命运的两件事情

  我十分信奉“坚持就是胜利”。这也是我从外婆的远见卓识中悟出的道理。
  1973年,我到柳林中学念高中,离家几十公里路,全凭两条腿来回。当时大搞“开门办学”,基本上学不到什么东西。不到半年时间,不少同学都中途辍学,我也产生了同样的念头。外婆对我说你不要三心二意,一定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要供你。外婆还说,我们老一辈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可不能走我们的老路,学问多了不扎手。为了使我安心上学,她到处托关系、找门子,转“凭单”,总怕我背不动吃的,累坏了身子。家里一时拿不出钱交学费、打零花,她就卖猪仔、攒鸡蛋供我上学,最终使我按她的意思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1976年,我被招聘到洪坪财税所做征管工作。当时没有正式招工指标,我便成了月工资37.50元,其中交队20元的亦工亦农。后来,由于我觉得工资低,不够花,加之爱面子,不愿做“亦工亦农”,我给外婆讲,想辞去这份工作。外婆说,“办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况且‘亦工亦农’也不止你一个,别人能过你也过!”听了外婆的劝导,我又回心转意地好好工作,直到1980年通过考试被正式录为国家干部。
  现在,外婆已经八十八岁了。她虽然双目早已失明,听力也不断下降,但她仍然谈吐清晰,记忆非凡。去冬今春,她得了两次重病,可通过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她又神奇般地活了下来!
  外婆是一个有主张、有远见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和敬仰的人。她演绎的一连串的有趣有味的神话,将成为我一生的感动。我祝外婆长命百岁!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