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梅
“妈妈,看!桥通了。那堵着桥的篱笆拆掉了,我们可以走水泥路啰!”女儿在前面蹦蹦跳跳高兴的喊着。我睁大眼睛一看,是真的!引桥真的通了!从此,南门村人彻底告别难看的胶桶鞋,告别讨厌的泥巴路。
回首南门村人渡河进城的历史,它诉说着一个个心酸悲伤的故事,那故事里有着南门村人的无奈和无望……
我是2000年到南门定居的,那时我的女儿还没出生。我们上班、进城都必须渡船过南门河。乘那最多能载20人的小船并不象在大城市里搭公交车那样随时都有的。呆在河边等船,冬天寒风刺骨,夏天烈日难耐,甚至有好多时候搞得上班晚点,南门河的两岸留下了太多人的焦虑和叹息……如果进城上夜班,必须赶到天黑之前过河,因为一到天黑船就停渡了,浪费了多少人宝贵的时间!记得我生女儿回家时,特地给船主封了50元钱的红包才过河的。如果有座桥,还会如此破费吗?在过河的队伍里最多的就是南门的菜农,他们要把自己精心种植的蔬菜及时运进城里卖。如果遇到连续几天涨洪水,人们只有望水兴叹,菜农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菜烂地地里,当然有的冒险划着自己的小船过河的。但只要回想1982年夏天,也是在这个渡口,30多个鲜活的生命在强渡时被洪水吞噬的情景,面对凶涌的洪水,谁不胆战心惊,望而却步?
当时每个人都在想,有桥该多好啊!哪怕只是一座勉强能过人的桥也行。
2002年秋天,400多米的人行铁桥终于出现在堵河段南门河上。南门村人终于心满意足了。
但在不少人眼里,这座桥还是美中不足。因为,桥面狭窄,只能行人,更恼火的是引桥是100多米的大陡陂。一到下雨,下雪,人们怕摔跤不敢直着腰走路,菜农们肩挑背驮的艰难可想而知。老实巴交的人从城里挑粪种菜,弄不好连人带粪滚在一起,脏臭的大粪随地可见。这时,人们又渴望有一座完整的桥!
今年11月19日,奇迹再次出现,南门引桥在孩子的欢呼声中变成现实!近200米长的空架引桥一头接着主桥,一头连着南门村公路。这是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从此,南门村的菜农卸下了沉重的担子,骑上了轻快的脚踏车,驾起了机动三轮。人多起来了,车也多起来了。转眼间,土瓦房一座座消失,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桥,给南门村带来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应倍加珍爱。好在每天都有人对它清扫,每年都进行了一次防锈维护。但是,总还有些人在有意无意地破坏着这座桥。每当看到这些,我的心在呼喊:请不要忘记那段没有桥的历史,爱护它吧,爱护这座桥爱民之桥、富民之桥、希望之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