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 鸿
柳爷无儿无女,老伴早就撒手离他而去。
按政策,柳爷该甩掉锄头把,奔镇上福利院养老去了,可他不听镇村干部劝导,舍不得种地,仍要自食其力。
柳爷当过兵,没别的嗜好,就爱学习。所以在他那洗得泛白的军用挎包里,啥时候都少不了农业科普杂志或袖珍收音机一类的东西。
由于柳爷学得多了,脑子就格外灵泛,时常在地里捣鼓出一些新的东西。农村还没用“营养坨”种包谷、用农地膜盖蔬菜那会儿,别人都还没尝试,而他早尝到甜头了。那次村主任请他在群众大会上介绍经验,他清了清嗓子,手舞足蹈地说:“现在种地光凭力气咋成呀,得讲究科学。你瞧人家山东寿光的老百姓多牛,他们大搞科学种田,增产增效,早坐上轿车、住上洋房了!”乡亲们有些不服气,说:“你又没去过,咋知道人家坐轿车、住洋房啊?”
柳爷脖子一拧,“我是看报纸、听广播晓得的!”
乡亲们讥讽地一笑,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啥时候也买轿车、盖洋房让我们瞧瞧!”
柳爷顿时语塞,脖子上的青筋像一条条游动的蚯蚓。
柳爷是个不招人喜欢的主儿,这不仅仅因为他经常甩出一些学来的新词而卖弄“学问”,还因为他从不掺合邻里乡亲的赶情送礼。山里人人情味很浓,今天张三嫁姑娘,明天李四老了人,乡亲们都会带上或轻或重的礼物去捧场,可柳爷抠门,就连他的亲侄子结婚也懒得去的。
柳爷是太吝啬,可他一生中也曾经大方过一回。
亮子是村里破天荒第一位考上省里重点大学的后生,可没等他上学,车祸就使他失去了双亲,柳爷将他收为义子。亮子上大学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幼都聚到村口为他送行。当村口的人群渐渐地散尽,柳爷仍雕塑般地站在大槐树下,望着亮子即将消失在山道尽头的背影,他使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道:“亮子,你要好好念书,为你走了的父母长脸,为我们全村人争光!”
……
送走了亮子,柳爷又恢复了往日生活的平静。他依然看杂志、听广播,并在地里不断的捣鼓出一些新的名堂。他省吃俭用,为亮子攒了不少钱。遗憾的是,还没等亮子大学毕业,他就在一个阳春三月里患胃癌离开了人世。
亮子在村主任的帮衬下,为柳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下葬那天,他在柳爷的坟前缓缓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嘴里还喃喃地念叨:“义父,没有您的大恩大德就没有我亮子的今天,我要把您留给我的钱全捐给村上建希望小学,让村里的孩子们好好念书,将来使全村的乡亲们靠科学种田都坐上轿车、住上洋房……”。
一阵微风吹过,大槐树的叶子哗哗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作者单位:竹山县经济局 442200
